表观弥散系数对多发性硬化病灶分期的价值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o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照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不同时期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及其变化特点,探讨ADC值对MS病灶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9例临床确诊为MS并接受颅脑MRI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选取其中137个病灶,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及强化方式、病灶(形态、大小、信号)是否变化将病灶分为4组,分别为结节状强化病灶、环形强化病灶(包括弧形强化病灶)、不稳定的无强化病灶及稳定的无强化病灶。分别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结节状强化病灶、环形强化病灶、不稳定的无强化病灶、稳定的无强化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90.22±14.29)×10-5·m2·s-1、(105.66±9.92)×10-5·m2·s-1、(136.80±20.31)×10-5·m2·s-1、(127.46±13.65)×10-5·m2·s-1。不稳定的无强化病灶与稳定的无强化病灶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其他任意两组的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可以从微观水平反映MS不同类型病灶之间的差异,为MS病灶分期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以下几组:假手术组大鼠25只;对照组25只;低剂量药物干预组25只.高剂量药物干预组25只,各组大鼠又按术后时间不同(6 h、24 h、72 h、5d、7 d)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各5只,分别对大鼠进行Longa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
目的探讨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 malate, SU11248)对体外培养的眼底微血管内皮细胞(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的增殖和迁移及KD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
[目的]   探讨较高浓度臭氧对正常男性体外精子的毒害作用。   [方法]   本课题选取具有正常生育力的男性,采用计算辅助精液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精子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