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是为害食用菌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年发生世代多,严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与品质,给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选择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生物源农药进行筛选,以异迟眼蕈蚊为研究对象进行毒力测定,通过平板加药法考察了5种生物源农药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及菇房内的防治效果,并探索了苦参碱在平菇栽培料及子实体中残留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形态学比较观察和DNA条形码技术,对供试的眼蕈蚊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线粒体COI基因测序分析,该眼蕈蚊与GenBank中异迟眼蕈蚊(登录号:JQ613795.1)的COI序列有99%的同源性,结合形态特征鉴定该眼蕈蚊为Bradysia difformis Freyo2、以异迟眼蕈蚊3龄幼虫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拌药法筛选出除虫菊素、苦参碱、印楝素、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LC50值分别为10.42、20.10、44.60、56.73和59.52mg/L;通过喷雾法对异迟眼蕈蚊成虫进行喷杀试验,以14.00mg/L印楝素对异迟眼蕈蚊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6.48%;其次是30.00mg/L除虫菊素和40.00mg/L苦参碱,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5.96%和93.27%;当甲维盐浓度为50.00mg/L时,其防治效果与36.00mg/L阿维菌素近似,分别为91.49%和91.65%。3、通过室内平板加药法对5种食用菌菌丝的敏感性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可以得出,阿维菌素对平菇、金针菇、鸡腿菇和香菇菌丝的抑制作用较小,其ECso值分别为50.66、56.27、89.70和1874.86mg/L;甲维盐对平菇和双孢蘑菇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对香菇、鸡腿菇和金针菇的抑制作用较强,其稀释浓度为125.00mg/L时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4.00%、85.13%和87.09%。虽然苦参碱、印楝素和除虫菊素在室内平皿加药法试验中对平菇菌丝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但在平菇拌药栽培上除苦参碱对平菇菌丝抑制较强外,除虫菊素和印楝素对平菇菌丝影响很小,并且对产量无不良影响。4、通过喷雾法考察苦参碱、印楝素和除虫菊素对平菇子实体及菇房内异迟眼蕈蚊成虫的防效,研究发现3种药剂在致死中浓度时对平菇子实体生长无影响,在施药2d后,3种药剂对异迟眼蕈蚊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20.10mg/L苦参碱对异迟眼蕈蚊成虫的虫口减退率为83.72%;其次10.42mg/L除虫菊素和44.60mg/l印楝素,防治效果分别为82.86%和83.11%。5、建立了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检测苦参碱在平菇栽培料及子实体中残留检测的仪器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需求。在实际拌药栽培平菇中,对苦参碱在平菇栽培料中的消解动态进行监测,研究表明该药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动态方程为Ct=1.754e-0.06t(r=0.9510),半衰期为11.55d。同时,对第一潮平菇子实体进行残留检测,未检出苦参碱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