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延安社会经济水平的突飞猛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占人口70%左右的农民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本人首先在查阅了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农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文献之后,吸纳了新的教育理念,综合了各方面教育的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了自己对农民职业教育的一些浅薄的认识。之后,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人力资源学和区域经济发展学的若干理论为指导,与导师系统讨论了农民概念的演化、发展,确定了本论文的核心概念“农民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然后选定了延安这个典型的区域,针对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个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农民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到了近五年来与延安基础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退耕还林工程、农业产业化、能源工业、第三产业、农民及政府收入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方面的大量资料和数据。经过筛选、归纳后详细描述了延安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借用管理学中的SWOT方法(即态势分析法)分析了延安农民职业教育的自身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目的在于把农村农民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寻求将农村职业教育、农民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资源整合的新思路,探讨“十一五”期间延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取向,提出延安农民职业教育今后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途径。最后,在SWOT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本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围绕“三生”教育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加强农村职、普教育的联系,改善教育结构等一些具体措施;设计了三种适合延安的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论述了如何建立投入和管理的保障体系;提出了建立农民职业教育中介服务网络的构想。诣在构建一个政府、学校、社会全面参与,以促进农民个人素质提升、延安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多形式、多教育模式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三种农民职业教育的施教模式,研究了农民职业教育的投资和管理制度保障体系。期望对提高延安农民教育水平,解决延安“三农”问题,推动延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巨大而现实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