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痛风颗粒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03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方痛风颗粒由知母、桂枝、生姜、防风等中草药组成。依据山东省某中医院知名老专家在临床上运用了多年的对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的经验方,而研制的中药颗粒制剂。本课题采用多种动物模型对该药进行了药效学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目的复方痛风颗粒通过家兔、大鼠两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采用大鼠急性炎症模型、小鼠耳肿胀、小鼠热板、扭体法镇痛四种方法考察其抗炎镇痛效果,通过以上六种模型来初步探讨复方痛风颗粒的抗痛风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复方痛风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Microcrystal sodium urate,MSU)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的作用:复方痛风颗粒连续给药21d,第20天药后2h家兔关节腔注射80 mg/ml MSU混悬液0.4 ml/只制备AGA模型,第21d药后同法造模。于第1次致炎后1、3、5、24、29 h测关节肿胀度;末次致炎5h,测定关节液中WBC数目和PGE2含量,并测定关节滑膜组织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 1 beta,IL-1 β)、白细胞介素8水平(Interleukin 8,IL-8),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2.复方痛风颗粒对MSU致大鼠AGA的作用:复方痛风颗粒连续给药2天,首次药后即刻大鼠踝关节注射2.5 mg/ml MSU混悬液0.2 ml/只制备AGA模型。测定造模前和造模后1、3、5及24 h大鼠右后足容积;麻醉取血,测定血清中尿酸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3.复方痛风颗粒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作用:复方痛风颗粒连续21d。末次药后2h,大鼠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 ml/只致足跖肿胀,测定造模前和造模后1、2、3、4及5h大鼠右后足容积。4.复方痛风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作用:复方痛风颗粒连续给药14天。末次给药后2h,用微量注射器吸取25μl 100%二甲苯涂于右耳廓内面,左耳作为空白对照。15min后脱臼处死小鼠,剪下双耳,用8mm打孔器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计算肿胀度、肿胀抑制率,从而评价药物对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5.复方痛风颗粒对小鼠热板法镇痛的作用:复方痛风颗粒连续给药14d。各组于末次给药后2h,放在事先加热到(55±0.5℃)的热板上,以舔后足为痛反应的指标,记录痛阈值。每鼠测定痛阈值2次(间隔1Omin),取其平均值。6.复方痛风颗粒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镇痛作用:复方痛风颗粒连续给药15d。各组于给药2h后每鼠腹腔注射0.65%醋酸溶液(0.1 ml/10 g),注射后记录15 min内各组小鼠发生扭体反应次数。结果1.复方痛风颗粒对MSU致家兔AGA的作用:复方痛风颗粒高、中剂量3.0、1.5 g/kg/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造模1、3、5h时家兔关节肿胀度明显减轻(P<0.01,P<0.05),关节液白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0.01,P<0.05),炎症因子IL-1 β明显降低(P<0.05),PGE2、5-HT、IL-8未见明显影响(P>0.05)。复方痛风颗粒高、中、低剂量(3.0、1.5、0.75 g/kg)滑膜病理分值低于模型对照组,病变有所减轻,但统计学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1.5 g/kg抗炎作用略优于痛风定0.18 g/kg,略逊于秋水仙碱4.0×10-5g/kg,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复方痛风颗粒对MSU致大鼠AGA的作用:复方痛风颗粒高、中、低剂量6.8、3.4、1.7 g/kg/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动物在造模后3、5、24h关节肿胀度明显减轻(P<0.01,P<0.05),造模3h时抑制率达最大值为59.6%;中剂量组动物在造模24h时关节肿胀度明显减轻(P<0.05),抑制率达最大为35.9%;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度可见减轻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高、中剂量可明显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和炎症因子PGE2(P<0.01,P<0.05),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PGE2(P<0.05),秋水仙碱和痛风定阳性对照组对血清尿酸均未见明显影响(P>0.05)。中剂量3.4 g/kg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和PGE2略优于痛风定0.4 g/kg和秋水仙碱8.0×10-5 g/kg,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复方痛风颗粒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作用:复方痛风颗粒高剂量6.8 g/kg/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在造模后1、5h显示可显著抑制足跖肿胀度(P<0.01,P<0.05),造模2、3、4h时足跖肿胀度可见减轻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1h时抑制率最高,为77.3%。中剂量3.4 g/kg抗炎效果与痛风定0.4 g/kg相当,4h时抗炎效果弱于布洛芬0.07 g/kg(P<0.05),其余时间抗炎效果略逊于布洛芬0.07 g/kg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复方痛风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作用:高、中剂量13.4、6.7 g/kg/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可显著降低耳廓肿胀度(P<0.01,P<0.05),抑制率分别为60.0%和45.9%。中剂量6.7 g/kg作用效果与痛风定0.8 g/kg、布洛芬0.13 g/kg相当。5.复方痛风颗粒对小鼠热板法镇痛的作用:高、中剂量13.4、6.7 g/kg/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镇痛作用,热板小鼠的痛阈值明显升高(P<0.01,P<0.05)。中剂量6.7g/kg作用效果与痛风定0.8 g/kg、布洛芬0.13 g/kg相当。6.复方痛风颗粒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镇痛作用:高、中剂量13.4、6.7 g/kg/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镇痛作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P<0.05)。中剂量6.7 g/kg作用效果与布洛芬0.13 g/kg相当,略逊于痛风定0.8 g/kg,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复方痛风颗粒(相当于人用剂量80、40g/d)对MSU诱导的家兔、大鼠AGA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部急性炎症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热板、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复方痛风颗粒相当于人用量80g/d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研究表明复方痛风颗粒是有效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2、作用机制:复方痛风颗粒(相当于人用剂量80、40g/d)通过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减少炎性细胞因子PEG2、IL-1 β的生成,发挥其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3、与同类药物的比较:MSU致家兔、大鼠AGA实验表明本品(家兔:1.5 g/kg,大鼠:3.4 g/kg)作用略逊于秋水仙碱(家兔:4.O×1 0-5 g/kg,大鼠:8.0×10-5g/kg)略优于痛风定(家兔:0.18 g/kg,大鼠:0.4 g/kg)。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急性炎症实验表明本品3.4 g/kg抗炎作用弱于布洛芬0.07 g/kg,与痛风定0.4 g/kg相当。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显示本品抗炎效果与布洛芬和痛风定相当,小鼠镇痛实验显示本品作用与布洛芬相当,略逊于痛风定(小鼠抗炎镇痛实验中,本品:6.7 g/kg,布洛芬:0.13 g/kg,痛风定:0.8 g/kg)。
其他文献
利用19502009年的GLDAS_Noah2.0逐月同化资料,基于统计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在表层(010cm)、浅层(1040cm)、中层(40100cm)和深层(100200cm)土壤湿度的基本状态分布,以及其基本状态的变化趋势,对高原整体、不同区域的各层土壤湿度变化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利用GLDAS数据中的陆面参量,基于土壤湿度大值年与小值年差值,讨论了不同层次土壤湿度对感热、潜热、辐射、土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机器人性能不断完善,尤其是在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合作技术等方面,多机器人系统在智能设计、军事领域、工业领域、教育领域以及娱乐领域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然而随着实际环境中复杂不确定任务的频繁出现,如何构建多机器人系统之间的有效协作关系成为任务分配中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有协作任务(即紧耦合任务)和无协作任务(即松散任务)的有效分配提出了两个算法。
目的:研究苦豆子总生物碱在体外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周期、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苦豆子总生物碱在体外对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侵袭及转移的影响,简要探
利用1979-2016年全国160台站观测降水资料、两套全球月平均降水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地球气候系统耦合模式CCSM3,通过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热状况对东亚-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降水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物理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夏季青藏高原对流层温度(The Tibetan Plateau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即TTT)指数存在明显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日趋严重。重金属以及染料的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若不能有效处理,将导致大量含有重金属和染料的废气、废液和废渣排放到大气环境、自然土壤和水体中,从而产生重金属污染和染料污染,给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存环境带来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在众多的污染中,水污染问题是一项值得学者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吸附法、膜分离法、光催化法、沉
人的大脑是控制认知、意识、行为和语言等活动的最高神经中枢。海马作为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脑颞叶内,参与记忆的编码和储存。它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背侧海马与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常识。2014年文化常识作为考点在高考中出现,2017年语文高考大纲中又增加了“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的要求。但目前对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文言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久远,文言文文化常识体系繁杂、内容广泛,学生对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认识不足、方法不当的现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古代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兴起到现在已经衍生到学科教学的众多领域,对于语文学科的指导也有所涉及。本文通过深刻解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对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试图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透视,结合建构主义相关教学模式探究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教学应对策略。以期更新教师教学的理念,提升教学的技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建构、情感建构、能力建构以及
癌症是目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高死亡率疾病,而表观遗传学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大量研究表明,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在许多生物过程
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医证型分布调查及A型人格问卷调查”,初步探索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A型人格分布,以便应用于复发性流产的防治当中,为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