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次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逐渐达成共识——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核心要素,并且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等目标。然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却有待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 课程改革将带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应走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列。学生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以教师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会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创设探究性教学活动为前提的。因而,培养具有科学探究理念的教师成为当今高师教育所面临的时代挑战。高师教育如何培养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具有科学探究理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使师范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即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收集证据的能力、寻找解释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反思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师范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由三个维度组成:科学知识与技能维度、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维度、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在高师教育的课堂里让师范生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理解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和特征,及属于理论抽象层面的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和属于实践操作层面的探究式教学的模型。改革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不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建立与培养师范生科学探究理念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在高师课堂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多种类型的教育类课程。从国际视野的角度,研究国外的科学教师的培养体系,吸收和借鉴其优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相适应的科学教师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