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他们的生活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从过去的物质方面转移到精神方面。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民工幸福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促进社会和谐。本文以宁夏地区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宁夏地区农民工群体幸福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在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对比较理论、目标理论、期望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等幸福感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幸福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幸福感的测量方法。第三章运用Campbell幸福感量表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并辅之以案例研究,综合分析了宁夏地区农民工群体幸福感的现状,归纳出宁夏地区农民工群体幸福感的总体特征:宁夏地区农民工群体幸福感总体水平偏上,且性别差异不大;宁夏地区农民工群体与其它职业群体相比,幸福感水平较低;回族农民工幸福感高于汉族农民工的幸福感;等等。第四章基于相关理论和调查结果,论述了人格、社会支持、工作成就、身心健康、教育和宗教等六个因素对宁夏地区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第五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宁夏地区农民工群体幸福感的对策建议:切实提高宁夏地区农民工收入,建立健全宁夏地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施行农民工公寓、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着力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加强面向农民工维权服务的制度及其执行力建设,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回族农民工的宗教信仰。第六章总结全文,并提出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