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源是供水水质的根本。本文对西安市某地下水补给水源状况、出水截留物和水质进行了调查分析。该水源地受渭河、沣河、太平河、沙坑集水等地表水污染和农田径流的影响,地下水存在一定程度污染,管井出水浊度、氨氮、铁锰和CODMn等普遍超标。部分出水截留物中有线虫、颤蚓和水蚤等水生动物检出;重截留物主要为沙石和锈块,说明管井过滤器、沉砂管和其它部件有破损锈蚀现象。沙坑积水中优势水生动物为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尖膀胱螺(Physaacuta Draparnau)和泉膀胱螺(Physa fonlinalis Linnaeus),另有少量小土蜗(Galbapervia)。室内驯养,膀胱螺从卵袋产出到幼螺成熟需30~50天,幼螺孵出仅需5~10天。20~25℃是其最优生长温度,螺成活率高,产卵量大。蔽光比光照环境中的螺产卵量多10%~20%。膀胱螺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多在中污的有机质丰富、相对静止的水环境下生存;对弱酸、弱碱有较强的耐受力;对溶解氧没有特殊要求。实验了三种氧化剂对膀胱螺和耳萝卜螺的灭活效果。实验表明,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略好,8mg/L、30min即可达对膀胱螺的100%灭活。高锰酸钾需10mg/L、24h达100%灭活。膀胱螺对次氯酸钠的应激性强,抗药性也强,8mg/L时的效果不及高锰酸钾。接触时间对灭活影响不显著,这是由于螺的机体结构复杂,比细菌、藻类等微生物高等,抵抗力强,药剂氧化性能有限等所致。不同温度下螺的活动能力不同,灭活效果不同。最适温度下的灭活效果最差;6mg/L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在0℃和35℃时均能达到100%灭活。pH值对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影响较大,碱性条件下的灭活效果强于酸性条件。耳萝卜螺的个体大,抗药性强,三种药剂达到灭活要求的浓度更高。中性条件下,灭活效果顺序为: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次氯酸钠。溶液pH值对耳萝卜螺的灭活影响不同,高锰酸钾酸性条件下略好,次氯酸钠酸性条件下较好,二氧化氯受酸碱度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