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的STS教育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的启示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S(即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被公认为是“一个对当今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最合适的方法”,它是以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为出发点,在STS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科技和人文社科知识以及科技与社会关系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公民能够具有科学素养,培养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认识和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能够参与分析处理现实社会中有关科学技术的种种问题的决策的新型的综合型人才。 本文从STS教育的兴起的原因、理念、特点等出发,同时结合国内外现状,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STS教育作一个案分析,主要对MIT和我国理工科大学的STS教育的引入、研究、课程设置、实施及其师资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探讨了MIT的STS教育对我国理工科大学STS教育的-些启示与借鉴。MIT的STS教育引入较早,也较为重视,在理工为主、文理并重的理念指导下,全面开展STS的研究和教育。MIT的STS课程设置合理、灵活多样,同时结合当前科技与社会实际,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从培养理工科学生了解他们将来工作的社会效益扩大到包括文科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STS能力,侧重于技术决策和决策的艺术上,除要考虑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外,更考虑对整个社会乃至全球的影响。MIT的STS教育通过课堂教学(重点)、讲座、活动课、讨论会、专题研讨会、社会实践、联谊会等得到了很好的实施。MIT的STS中心,汇集了许多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他们知识结构.(文理)分布均匀合理,能够用交叉的、比较的、历史的和哲学的等观点,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由之引起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变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STS教育成果显著,影响深远。 与MIT相比,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STS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比如:我国理工科大学本科生STS教育研究较少、STS课程设置较为单一、STS课程资源没有MIT丰富,STS教育的实施的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又缺乏大量的、专业的从事STS教育及其研究的教师等。MIT的STS教育为我国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借鉴MIT先进经验,我国理工科大学STS教育可以得出以下重要启示:首先,在STS研究方面,以STS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国内外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进行STS研究;其次,在STS课程设置上,开设STS必修课、选修课和兴趣课;再次,在STS教育实施上,主要抓好STS课堂教学,同时注重校内STS教育和校外STS教育的有机统一;最后,在STS教师的培养上,通过师范教育培养专业的STS教师、加强在职教师培训、让从事自然辩证法和理工科教学的教师承担部分STS教学任务、定期或不定期外请专家学者等来校讲座。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伦理道德问题就是人们生活中最纠缠不清的问题。历代哲学家对其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仍然无济于事。然而是不是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弃对道德的探索而沉溺于文字的游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在新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物质生活丰裕,但在“生活世界”中的人们不仅表现出对社会参与的冷淡,还怀有孤独困惑之感。对此,二十世纪最富原创力的政治哲学家之一——汉娜·阿伦特,以其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