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的发展与学习已被视为21世纪数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主题之一,有学者提出数感能够有效预测学生日后的数学成就表现。大陆数感研究起步较晚,还是一个相对崭新的课题。台湾自1997年就开始数感相关研究,以杨德清教授为主的团队在数感方面做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探索与发现。基于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语言、文化等方面无较大差异,且台湾数感研究起源较早,研究较具体、系统、全面,整体表现趋于成熟,而大陆数感研究理论定性分析较多,实证研究还有待深入的情况,进行大陆与台湾小学生数感表现的比较研究,以期发现两岸学生数感表现的异同,并提出有效促进两岸学生数感发展的策略和建议。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大陆与台湾的小学生数感表现如何?有何差异?”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探讨:大陆与台湾四、五年级学生数感整体表现如何?大陆与台湾四、五年级学生数感各维度表现如何?大陆与台湾四、五年级学生在数感相关问题的解题策略及存在的迷思概念方面的表现有哪些?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工具来自台湾国立嘉义大学杨德清教授数感电脑化等值测验网站,分四年级数感测试题和五年级数感测试题。其中四年级学生数感表现从四个维度考察:了解数与运算的基本意义、具备数字的分解与合成能力、具备运算结果之合理性判断的能力、具备比较数字相对大小的能力。五年级学生数感表现从五个维度考察:理解数的意义、比较数的相对大小、用多种方法表示数、理解运算对数产生的作用、使用恰当的策略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研究以大陆甘肃省兰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台湾南部高雄市、屏东市的学生为样本,从选取的学校中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各两个班。发放问卷18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84份。用EXCEL和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通过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陆学生数感整体表现好于台湾学生。台湾学生始终保持在“具备比较数字相对大小的能力”维度具有较好的数感,在遇到与运算相关问题表现出较差数感。大陆学生数感表现不一致:四年级学生在“数字的分解与合成”维度数感表现较好,“具备比较数字相对大小的能力”维度数感表现较差;五年级学生在“理解数的意义”维度数感表现较好,“理解运算对数产生的作用”维度数感表现较差。针对两岸学生各维度具体表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加强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使用图像表征的方式呈现分数概念,增强其心象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解题策略,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建构比较分数相对大小的参考点,关注分数本身的大小,营造更加有意义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