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承载着最悠久的民族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激活文化生命力,为中华儿女提振精气神,在这一急剧变革的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国内来看,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探究其思想理论来源,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几代主要领导人的传统文化观,吸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结合时代发展新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更新、更系统的阐述。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主要内容包括: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作出新的阐释;揭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命脉和深厚文化软实力;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指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原则,既要秉持辩证扬弃的态度,又要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举措,从科技、教育、文艺创作、文化遗产等方面不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内在贯通,全面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传统文化观,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在实践上,它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社会道德困境,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一是通过文献整理,总结分析专家学者的核心观点,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二是对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条件进行纵向和横向研究。文章创新点一是总结习近平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二是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