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骨—前交叉韧带—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实验和临床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701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同时也是具有独特解剖功能的动力性稳定结构。运动及日常生活中多种因素可导致其损伤,产生明显的膝关节前向不稳、半月板撕裂、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等,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膝关节内特殊的生物学环境和ACL的血供限制,ACL自身愈合能力差。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无论是回顾性研究还是前瞻性研究均表明保守治疗50%~60%是失败的,直接缝合修补对大部分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是不合适的,而手术重建80%~90%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方法主要有自体或同种异体腱性组织移植以及人工材料替代等方式。自身组织移植有时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并且存在供区并发症。而人工韧带,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疲劳断裂和强度衰减问题,其应用受到限制。同种异体移植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ACL解剖形态复杂,而目前常用的同种异体移植物,如骨-髌腱-骨、股四头肌腱-骨、腘绳肌、跟腱-骨等,不具备ACL复杂的解剖学形态,因此不能解剖重建ACL。理论上只有应用同种异体骨-前交叉韧带-骨(bone-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bone,B-ACL-B)重建ACL才能达到解剖重建,最大限度恢复ACL功能。目前关于异体B-ACL-B重建ACL的研究不多,临床方面的报导则更少,其中以二次关节镜探查为手段观察B-ACL-B重建ACL术后移植物在体内状态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在建立异体B-ACL-B移植重建ACL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对同种异体B-ACL-B重建ACL术后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并通过对同种异体B-ACL-B重建ACL术后早期临床疗效的观察,探求异体B-ACL-B解剖重建ACL初步临床效果。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24只骨骼成熟新西兰大白兔,用新鲜冰冻异体B-ACL-B移植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中及术后均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分别于术后3、6、12周对重建后的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对照组为自体正常侧ACL。2.临床观察按病例入选标准选出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自2007年10月~2010年2月采用同种异体B-ACL-B移植重建ACL患者共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9~55岁,前抽屉试验阳性19例,轴移试验阳性19例,Lachman试验阳性21例。均在关节镜下行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B-ACL-B移植重建ACL。观察患者术后发热天数、免疫指标以及患者全身状况和膝关节局部的反应,定期检查康复锻炼、关节功能情况,并应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l Committee,IKDC)主观评分标准、Lysholm评分标准及IKDC分级评定标准进行关节功能评定。术后6月行二次关节镜探查,直视下观察移植韧带在体内状态,包括移植物的连续性、表面小血管及松紧度。研究结果:一、同种异体骨-前交叉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实验研究1、大体观察术后3、6及12周时ACL均有滑膜包裹,均较正常对侧ACL增粗,6周时最明显。3周时移植物原韧带结构依稀可见,6周时原韧带样结构消失,12周时增生滑膜后侧可见新生韧带样结构出现。12周时移植物两端骨块与股骨胫骨已牢固愈合。各个时期未见明显关节软骨破坏区。2、组织学观察2.1 HE染色术后3周,移植物外有薄层的滑膜组织包绕,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移植韧带中央区纤维细胞较少,未见明显胶原纤维崩解断裂。术后6周,移植物外有厚层的滑膜组织包绕;周围区和中心区都有大量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增殖,较正常ACL明显增多,排列不规律,细胞核主要为圆形和椭圆形;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正常胶原纤维束消失。术后12周,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较6周时明显减少,周围区域细胞数较中心区多,均多于正常ACL,细胞分布较均匀,排列较6周时明显规律,细胞核主要为杆状、纺锤体状,圆形和椭圆形细胞核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排列明显规律,出现胶原纤维束。2.2 Masson染色术后3周,胶原纤维变性不明显。术后6周,胶原纤维变性明显,变性胶原纤维有较多皱褶,结构松散,排列紊乱,新生胶原纤维形成不明显。术后12周,新生胶原纤维形成,新生的胶原纤维结构较致密,排列有序。3.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周,移植物中大直径纤维(>80nm)和小直径纤维(﹤80nm)分别占26%和74%,术后6周,大小直径纤维分别占18%和82%,术后12周,大小直径纤维分别占2%和98%。4、生物力学测试术后3周、6周、12周移植物最大抗拉载荷分别为正常ACL的5.5%[(5.6±0.9)N]、14.5%[(14.9±2.3)N]、41.5%[(42.6±3.7) N],正常ACL最大抗拉载荷为(102.6±7.8)N。所有移植物断裂部位均位于体部。二、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临床疗效分析1.主观评价术前和术后3月、6月、末次随访的IKDC2000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有统计学差异。2.客观评价IKDC分级评定:正常(A)10例,接近正常(B)11例,异常(C)1例,无1例严重异常(D)。3.二次关节镜观察22例中19例于重建术后6月行二次关节镜探查,无1例移植韧带断裂或部分断裂,用探针测试移植物张力,17例正常,2例稍松弛,所有移植物表面有小血管增生。结论:1.用相同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类型的兔B-ACL-B移植重建ACL,术后早期移植物组织学及生物力学表现良好,为临床应用B-ACL-B移植重建ACL提供了实验依据。2.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B-ACL-B移植重建ACL,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达到ACL解剖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B-ACL-B是一种有效的ACL重建材料。二次关节镜探查观察术后移植物在体内状态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拟借鉴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原理和多点、多方位牵引的理念,拟研制出包括横向推顶系统和纵向牵引系统,以两组矫正力的合力完成牵引的便携式牵引器具,为临床脊柱侧凸
目的评价0.03%他克莫司软膏加口炎清颗粒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加口炎清颗
目的:运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结合机械制图软件Solidworks,探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数字化内固定植入物的设计方法。方法:采用17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为实验材料,主要实验步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中日是两个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鲜
光电探测器前置放大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探测精度.介绍了光电探测器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与研究,主要阐述了光电转换电路、放大电路带宽、放大电路噪声、放大电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也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心理问题突出、性格和行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下再灌注初短暂低pH液复灌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确定灌注液的最佳pH值。方法:选
一、研究缘起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是隶属于山东大学的初级中学,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北路177号.学校始建于1910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办学传统.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坚持让学校成为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淬火、第一次回火、第二次回火对H13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次回火对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淬火,最后是第一次回火;随淬火温
随着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人们对化学品合成的生态效应也更加关注。传统的化学品合成工艺存在诸多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因此开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