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采自内蒙古兴安盟、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的罹病致死的草地螟幼虫为材料,从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从材料中分离得到17株昆虫病原真菌菌株:Bb-D01-Bb-D04,Bb-S01-Bb-S06,Bb-Y01-Bb-Y07。对17株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确定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Maniliales)丛梗孢科(Moniliaceae),白僵菌属(Beauveri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17株菌株分别作了活性检测,结果表明:17株菌株对草地螟白僵菌的杀虫活性均较高,从而说明草地螟幼虫为其寄主之一。2在碳氮源试验中,分别选取4种不同的碳源和氮源(无机碳源和无机氮源各一种)以及12种不同碳氮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单糖、多糖对17株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有影响,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无机碳源(碳酸钠)作为碳源时菌株吸收利用效果不佳,部分菌株对无机碳源(碳酸钠)不能吸收利用。在氮源试验中,4种不同氮源均能被很好的吸收利用,其中酵母浸粉效果最佳。在碳氮比试验中,当C:N=40:8时菌丝生长和产孢量最佳。对比例相同的配方来说,影响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因素取决于各个配方中碳源和氮源的含量而不是碳氮源的比例。3本试验应用ISSR(简单重复序列间隔区)标记对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3个地区采集的17株白僵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了白僵菌不同地区之间和每个地区内部的遗传多样性,获得了如下结果:1)对21个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获得了15个ISSR引物,这些引物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清晰的DNA条带,且多态性较高。本试验还确立了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该反应体系下,均可以获得清晰的图谱。2)在ISSR实验中,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0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6.67%。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309 ,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6106。在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的聚类分析中,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地区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897,兴安盟地区和鄂尔多斯市地区的遗传一致度最低为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