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休克致血管低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器官差异及iNOS和ET-1在其中的作用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406340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各型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和脓毒性休克的晚期均存在血管低反应性,血管低反应性是指全身血管对缩血管物质和舒血管物质的反应降低或反应麻痹。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是导致血压不能有效提升、组织灌注难以改善,细胞缺氧和损伤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与肾上腺能等受体失敏、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超极化及血管平滑肌收缩蛋白钙失敏有关。内毒素休克是临床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action syndrome,SIRS)为主要病理生理变化特征,大量炎性因子的失控性表达,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血管反应性下降等而引起全身性持续性低血压和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在休克晚期常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发生。目前认为内毒素休克后出现血管低反应性,主要是由于脂多糖(LPS)所诱发的各种细胞因子的失控性表达而致,如一氧化氮(NO)的过量生成,内皮素1(ET-1)的大量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核转录因子κB(NF-κB)、游走抑制因子(MIF)、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促炎症因子的血清水平迅速升高,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大量表达及氧自由基(OFR)的大量生成等,引起血管收缩物质的表达失衡及血管内皮组织的损伤,从而导致血管的收缩舒张反应性受损。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失血性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存在双相变化,即早期血管反应性升高,晚期呈持续性低反应性,且存在器官差异,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各种炎性因子和血管活性因子在各器官的差异性表达有关。目前研究表明,内毒素休克晚期存在血管低反应性。但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如何,其是否存在器官差异及发生机制如何,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据此,本实验利用家兔内毒素休克模型,以整体动物和离体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动脉(CA)、左肾动脉(LRA)为研究对象,以iNOS特异性抑制剂氨基胍(AG)、ET-1受体非选择性抑制剂PD-142893为工具药,通过整体动物血流动力学监测、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及iNOS和ET-1 mRNA表达水平测定观察了内毒素休克后各器官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器官差异及其相关机制。具体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内毒素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变化规律及器官差异;(2)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与iNOS、ET-1的关系。主要实验方法:第一部分观察了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和器官差异,包括:建立家兔LPS静注内毒素休克模型;在体观察给LPS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制备SMA、CA、LRA血管环,利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给LPS前后(给LPS前,给LPS后0.5h、1h、2h、4h、6h)各血管对梯度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性。第二部分,探索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与iNOS、ET-1的关系,包括:取正常对照组和给LPS后0.5h、1h、2h、4h、6h组的SMA、CA、LRA组织,利用RT-PCR技术测定各血管各组iNOS、ET-1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与血管反应性变化规律的关系;利用iNOS特异性拮抗剂氨基胍(AG)和ET-1受体非选择性拮抗剂PD-142893为工具药,于给LPS后1h给予拮抗剂,观察给LPS后2h、4h、6h各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性,分析iNOS、ET-1在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变化中的作用;进一步在体观察AG和PD-142893对内毒素休克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1.选取0.6mg/kg体重、0.8mg/kg体重、1.0mg/kg体重LPS作为候选休克剂量,研究发现静注LPS1.0mg/kg体重后,家兔平均动脉压(MAP)迅速下降,在给LPS0.5h后达到休克水平,降幅超过30%,且随后一直保持平稳下降,成功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给LPS后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下:给家兔静注LPS后0.5h其MAP就显著下降(P<0.05),与给LPS前相比,降幅超过30%,满足内毒素休克标准,此后直至给LPS后6h一直保持稳定平缓的下降趋势。左室最大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dp/dt max)等心功能指标在给LPS后0.5h就显著下降(P<0.05),在给LPS后1h时有所回升,随后平稳下降,直至给LPS后6h一直保持显著低于给LPS前的水平(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在各时相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在休克早期仅轻度升高,晚期显著下降;对Ach的舒张反应性在早期显著升高,在晚期显著下降。CA对NE的收缩反应性在给LPS后2h显著升高,晚期显著下降;对Ach的舒张反应性在休克早期显著升高,给LPS后2h达峰值,晚期有所下降,但仍呈高反应性。LRA对NE的收缩反应性在内毒素休克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显著降低;对Ach的舒张反应性在内毒素休克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没明显变化。3.SMA血管组织中iNOS、ET-1 mRNA的表达水平在内毒素休克晚期均显著升高,与内毒素休克晚期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性均成负相关。使用AG或PD-142893后,内毒素休克晚期的收缩低反应性均得到部分改善,但晚期的舒张低反应性没有得到改善。CA血管组织中iNOS的表达水平在给LPS后1h显著升高,一直持续到给LPS后4h,6h表达下降,其与内毒素休克后舒张反应性及早期高收缩反应性均呈正相关。使用AG抑制iNOS后休克早期的高收缩反应性被部分削弱,而晚期的收缩低反应性被部分恢复,内毒素休克后的早期高舒张反应性显著降低。ET-1表达水平在内毒素休克晚期显著升高,其与内毒素休克晚期血管低收缩反应性呈负相关,使用PD-142893后内毒素休克晚期血管低反应性没有明显改善。LRA血管组织iNOS表达水平在内毒素休克晚期显著升高,与休克晚期收缩低反应性呈负相关,使用AG后内毒素休克晚期的收缩低反应性部分恢复。ET-1的表达水平在内毒素休克后晚期显著升高,与休克晚期收缩低反应性负相关,使用PD-142893后内毒素休克晚期的血管收缩低反应性部分恢复。4.在体实验发现,在内毒素休克后使用iNOS特异性拮抗剂AG能迅速显著改善MAP、LVSP、±dp/dt max等指标,但维持时间较短;使用ET-1受体非选择性拮抗剂PD-142893后能够缓慢的改善MAP、LVSP、±dp/dt max等指标,晚期效果显著。结论:1.成功建立了LPS静注内毒素休克家兔模型。内毒素休克后呈现持续低血压,MAP一直平稳缓慢下降,LVSP、±dp/dt max等心功能指标亦有相似变化。2.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呈早高晚低的双相变化和器官差异。相对于休克后机体牺牲器官血管SMA和LRA,机体保护器官血管CA的收缩反应在早期升高较晚,晚期降低较少;其舒张反应在早期升高幅度较大,晚期仍呈高反应。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器官差异可能与休克后各组织器官血液重新分布有一定关系。3.内毒素休克后各血管组织iNOS、E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管反应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且抑制iNOS、ET-1后血管反应性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都有明显改善。说明iNOS、ET-1在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坟·未有天才之前》);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
<正>"2018年11月22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京主办了"2018中国家用电器用户体验高峰论坛"。多位行业专家、顶尖设计师及企业相关负责人共襄盛会,共同研究、传递与分享用户体
课堂导入是信息技术教学重要的环节。分析了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认识误区,而致使课堂导入华而不实,缺少实效,需要认清导入目的,指出了解导入方法,针对教学目标、联系教学内容,注
本文运用中医学原理结合临床诊病实际,剖析中医辨证诊断的思维过程。认为“证”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临床证据支撑的病机,辨证就是辨病机。据症辨证获得疾病具体的、阶段性病机,
湖北宜施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利川市土肥站精诚合作,在利川多点大面积展示"底肥每667 m~2用宜施壮商品有机肥100~200 kg+40%(14-8-18)宜施壮块茎作物专用肥60~75 kg,齐苗期每667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由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主办,地方承办,每四年一届,其赛事的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随着国务院实施的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国家需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旨在展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友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根本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中,钢琴教育作为器乐教育的一部分,备受社会和家庭的重视,持久不衰的“钢琴热”形成了我国社会上庞大的钢琴学生队伍,这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们首次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随着人们对网络技术的日子增多,网络信息的日渐发展,电子商务消费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电子商务
根据山东地区的气候条件,对茶树菇-夏玉米套种模式中的品种选择、菌包制作、玉米种植、菌包转置、出菇管理、采收储存、病虫防控、菌渣处理等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