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实践观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环境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诞生后,关于该领域的争论与研究就不曾停止。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检讨自己长期以来对待自然的价值观念。人类究竟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自然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学界都进行了多方的论证和讨论。在不得不对传统价值论进行新的思考时,罗尔斯顿提出了哲学的荒野走向,即自然具有内在价值的理论。然而,目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阐述,基于价值论观点,在众多的学术文献中,大多是把人与自然作为相对立的两个面来进行研究的。但是人类毕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将人放在单纯的评价者或受益者的角度来进行的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基于此,罗尔斯顿在其环境伦理思想中,着重谈到了人作为地球整体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意义。进而他着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实践观,即公共政策、商业活动与个人道德信念在现实的实践中的作用与意义。他用了大量实证的生物学例子,把人们的伦理学视野扩大到荒野之内,以期让人们从内心深处感悟自然,以实践活动赞美并保护自然。任何理论的最终目的都是解决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发掘人在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人对自然界应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把人不仅当作评价者和受益者,更应当把人看作是大自然生物链条的一部分,来对自然背景下的人与动物、植物、无机物等物种的作用、意义进行考查。从而得出人在自然中的所处地位,以及应该赋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正是基于罗尔斯顿人类价值观的自然转向来考察他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实践观以及对现实的启示。使人们从哲学的高度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认清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及对自然的义务,更明确的理解环境制度和环境政策,更广泛的参与环境事物,最终使人们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立足于维特根斯坦的《1914-1916年笔记》、《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派》、《哲学评论》、《关于伦理学的讲演》等早期著作,时间跨度大致为1913年至19
在一个病毒强悍、道德虚弱的社会环境里,传统的德育方法已经失灵,我们的社会和学校为德育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几乎付诸东流。腐败文化和虚假文化是阻碍我国德育的两座大山,受其
本文尝试运用伦理学领域关于“伦理”和“道德”之分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伦理”为核心词来研究荀子思想,通过对规范、现实、实践等层面的考察,一方面揭示出荀子对社会普遍伦
[目的]研究图文式痰标本留取图在结核科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结核科老年病人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核科老
对于墨子思想的研究,前人已有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社会思想和逻辑思想方面,但是相关伦理道德思想的研究不够深入,也不全面。本文以《墨子》一书为本,试对其伦理思想进行深
研析2018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卷,指出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命题呈现"关注文本特征,突出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关注语文综合素养,强化阅读意识的提升""尊重考生阅读体验,创设灵
社会行动者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国民的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社会处于失范状态,因此国民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混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成长小说的代表之作,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文采用别具特色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霍尔顿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治国方略,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韦伯命题”本是一个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归因”的理论判断。它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把传统的儒教看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的阻力的论点,引起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