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V着”和“V到”都是动补结构,纵观文献资料,对于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在整理和统计大量语料的基础上,结合参考资料,系统地研究和对比了两者在语义语用上的使用情况,力求填补“V着”和“V到”在比较研究中的空白,同时为汉语学习者以及汉语研究者提供可靠的研究结论。本文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义素分析法,也就是语义特征分析法,首先分析“着”和“到”的语义特征、它们对动词的选择,然后整体考察两种结构的表意类型,最后综合对比两种结构在语义语用上的联系和区别。除了引论和余论之外,文章的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V着”的语义特征,考察“V着”结构对动词的选择。“V着”中的“着”有三种义素:接触义、目的义和状态义,与此相应,“V着”可以表示接触结果义、目的结果义和状态结果义。只有有限的单音节可以和“着”搭配,非行为动词一般不能与“着”搭配,“V着”语义结构表示的结果都是非自主的。第二部分分析“V到”的语义特征,考察了“V到”结构对动词的选择。“V到”中“到”有四种义素:趋向义、获得义、时间义和程度义,获得义包括目的义和接触义。与此对应,“V到”有趋向结果义、获得结果义、时问结果义和程度结果义,获得结果义包括接触结果义和目的结果义。与“到”搭配的动词种类很多,“V到”产生的结果都具有到达义。第三部分在三个方面对“V着”和“V到”结构进行了对比:动词、语义和语用。结合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析,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两种结构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的联系是:动词使用上,不具有书面色彩的动词可以同时进入这两个结构,而且多是单音节动词。语义上,两种结构都可以表示接触义和目的义,结构中的动作行为具有位移义,产生的结果都是非自主的。语用上,两种结构所表达的信息焦点也相同,句式转换上,他们既可以转换成“把”字句又可以转换成“被”字句。两者的区别是:动词使用上,不能进入“V着”结构的是书面语色彩较强的获取义动词和一些没有附着义的动词。语义上两者也有细微差别,表现在动作实现过程、语义侧重点、实现难易程度、说话者主观感受等方面。宾语的使用情况也能够体现“V着”和“V到”的语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