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Kappa角与屈光状态关系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HT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精确测量Kappa角的基础上,研究Kappa角与屈光状态的关系及Kappa角与眼别之间的关系。从而为LASIK手术及斜视矫正手术时是否需要进行Kappa角补偿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志愿者50名(100只眼),男26名(52%),女24名(48%),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4.8±0.71)岁。双眼矫正视力均≥1.0,排除眼疾和眼功能障碍。根据主觉验光结果分为5组,每组10人(20只眼),各组平均SE:中高度近视组为(-4.94±3.34)D,低度近视组为(-1.68±0.83)D,正视组为(0.13±0.29)D,低度远视组为(1.93±0.80)D,中高度远视组为(4.85±1.14)D。采用Kappa角测量仪测量受试者水平和垂直的Kappa角度数,每个受试者测量三次移动距离取平均值,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水平和垂直的Kappa角。使用zeissIOL Master测量受试者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Kappa角与屈光状态及Kappa角与眼别之间的关系。   结果:   1.各屈光组Kappa角水平分量与屈光状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屈光组Kappa角垂直分量与屈光状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除了中高度近视组与其余各组有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Kappa角水平分量均为正值,未出现负值,仅个别垂直分量出现负值。   3.各屈光组内左右眼Kappa角水平分量采用配对T检验,低度近视组、正视组及中高度远视组内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高度近视组、低度远视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屈光组内左右眼Kappa角垂直分量采用配对T检验,均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本实验所有水平分量均为正值,证实了负的Kappa角水平分量非常罕见,但垂直分量出现了个别负值。这与黄斑偏向后极部的颞侧,并且位于视盘下方的眼球结构特点有关。之所以出现负的Kappa角,可能与眼球光学结构,如角膜顶点、晶状体、虹膜及视网膜等的偏移有关。   2.Kappa角水平分量与屈光状态呈正相关,即Kappa角:远视眼>正视眼>近视眼。这与随着近视的加深,眼轴延长,前房加深,角膜曲率增加有关。Kappa角垂直分量与屈光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3.远视,特别是高度远视的患者,由于其具有较大的Kappa角,在行LASIK手术或斜视矫正手术的时候,需要适当调整,去除Kappa角的影响,从而有效减少偏中心切削及有利于术后双眼单视机能的建立。   4.左眼Kappa角水平分量较右眼大,可能与是否优势眼、头面部不完全对称及平时的用眼习惯等因素有关。两眼垂直分量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09月至2015年02月经手术证实的33例绝经后卵巢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4.5±
为了支持精品课的发展,需要制作高质量的录像并挂网公示,为此要精选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本文介绍了我院利用现有条件,经过低成本改造,制作出高质量精品课录像的做法.
目的:评价白内障伴角膜敞光患者植入Toric intraocular lens(10L)对散光矫正的有效性、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旋转稳定性以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   方法:对于2008年06月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