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区非户籍常住居民是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远离家乡,生活在城市社区的最底层,游离于城市边缘。这部分群体不仅生活水平低下,经济条件落后,而且社会地位不高,缺乏对政策有效的影响力,处于社会资源弱势地位。随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基层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口结构加剧变化,城市社区非户籍居民大幅增加,非户籍居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凸显,利益表达愿望日益强烈。然而,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优先”的指导思想以及“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再加上自身综合素质的限制,导致非户籍居民利益表达出现真空状态,处于农村与城市的边缘地带,缺少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表达机制不畅通,非制度性的利益表达普遍。本文以城市社区治理为背景,把治理理论、民主政治理论以及公平与效率理论作为切入点,首先界定了社区治理、利益表达和非户籍常住居民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城市社区治理与非户籍居民利益表达的联系。其次,从利益表达主客体两方面入手,试图找出城市社区非户籍常住居民利益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中原因所在。最后总结出城市社区中非户籍常住居民利益表达中主客体存在的不足,表达机制缺失和不畅是利益表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回应,关系到基层社会的稳定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保障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此外,本文还通过总结研究经验,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方法,针对非户籍居民利益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前存在诸多问题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