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的制备及微胶囊化的研究

来源 :锦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玉米黄粉为原料进行免疫活性肽的制备及相关产品的开发,解决玉米黄粉中的蛋白质因水溶性差,不易消化吸收而不被研究利用的问题,为以后生产蛋白质原料的选择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为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五种酶将玉米黄粉蛋白制成酶解物,分别分析不同酶解物对玉米黄粉肽的免疫活性、水解度(DH)及氨基酸含量、二级结构变化,筛选出提取免疫活性肽所用的最佳酶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酶法提取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DA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进行脱盐纯化。并对纯化后的免疫活性肽进行免疫活性的测定。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制备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对制备的微胶囊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肽的保留率及抗氧化性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1、通过不同酶解物的水解度(DH)、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和氨基酸一、二级结构分析的比较,确定胰蛋白酶为提取免疫活性肽的最佳用酶。其中胰蛋白酶水解度为10.70%,SI为1.679,活性释放位点在α-螺旋处。2、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的最佳制备工艺:酶浓度为3.0 g/L,底物浓度为60 g/L,温度为45℃,p H为8.0,水解时间为90 min,水解度为11.40%。3、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的纯化条件:p H为5.0,活性肽溶液浓度为10mg/m L,上样流速0.5 m L/min,乙醇洗脱液浓度为70%,脱盐率达到(91.20±0.06)%,肽回收率达(80.04±0.03)%。这个条件脱盐后的免疫活性肽具有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有剂量依赖性。4、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45 W,肽与多孔淀粉质量比3:10,固形物含量18%,黄原胶添加量0.5%,包埋率达到70.52%。5、微胶囊的稳定性研究:储存30 d后,相对湿度为33%的条件下微胶囊化的活性肽保留率为(88.42±0.18)%;4℃条件下微胶囊的肽保留率为(89.22±0.07)%,微胶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5%,还原能力为0.56,得到微胶囊适合储存于低温低湿条件下且微胶囊化可以有效提高肽的稳定性。结论1、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的制备工艺:酶浓度3.0 g/L,底物浓度60 g/L,温度45℃,p H 8.0,水解90 min,经胰蛋白酶水解提取。2、大孔树脂脱盐纯化后的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具有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有剂量依赖性。3、在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功率为145 W,肽与多孔淀粉质量比3:10,固形物含量18%,黄原胶添加量0.5%的条件下制备的玉米黄粉免疫活性肽微胶囊可以有效提高其稳定性。
其他文献
实用类文本大阅读"4选1"选择题,解题时需要根据命题特点,在"细"处做文章,需要细读、细对、细查。
中华文明作为东方文化的主流,在人类历史的浪潮中源远流长。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受西方文化与现代主义审美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以各种形式相互碰撞交融。中
社会变革带来语文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带来教学内容的变化。四十年来以鲁迅散文为代表的中学教材中散文的选编及其解读,产生一系列价值理念、思维方式、方法策略的转变。鲁迅
目前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供应链金融作为实现银行、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共赢的融资模式,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为
采用浸渍法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多种低负载量的Pd和Pt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装置上进行了二甲醚(DME)催化燃烧实验.考察了不同贵金属负载量的Pd/γ-Al2O3和Pt/γ-Al2O
<正> 朋友的儿子15岁,已上初三,平时学习态度还算自觉,成绩中上等,只是比较“紧跟”社会上的“时尚”,不勤俭节约。为教育儿子,朋友没少费心,没少唠叨。可孩子总强调“时代不
期刊
<正>美国某公司推出新型消防车,采用多项专有系统与技术,包括完全独立悬挂、功率分配器及底盘组件等。该消防车驾驶室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车内消防系统包括一个12 500 L的水
期刊
"宋太祖誓碑"在宋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核心内容为"不杀士大夫"。其文献地图由两组史料构成:第一组为直接证明材料,目前所见南宋时期直接叙述"宋太祖誓碑"的现存史料
目的探讨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治疗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给予32例Ⅱ级及以上外周静脉炎老年患者采用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外贴治疗,分别在使用后4h、24h、48h、72h观察静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专家 ,对我国现行排球教科书及有关著作中一攻与防反的概念体系作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