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已进入5G新时代,极化码(Polar Code)作为5G的热门备选编码方案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近几年来,虽然有成熟的Turbo码和LDPC码这些高效实用的信道编码,但它们的误码性能与香农限存在一些差距,而极化码是唯一在理论上证明能达到香农极限的编码。目前,极化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已被写入5G标准中。 极化码由Arikan在2008年发现并提出,其产生基础是基于离散二进制无记忆信道(B-DMC)的极化现象,其编码和译码均具有高效且易于实现的结构,因而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的主要研究了有限码长下极化码的码字构造方法和译码算法,以及设计基于CA-SCL算法的译码器的硬件结构和FPGA实现。具体工作如下: 首先介绍了现有的Turbo码和LDPC码这两种可迭代的编码,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编译码结构和算法,仿真模拟了译码性能,指出Turbo码会出现错误平台现象,非规则LDPC码的编码复杂度高,最后介绍了极化码,并从码字构造、编码和译码三个方面做比较,证明了极化码的优越性。 其次详细介绍了极化码的产生原理,研究了信道分解和信道合并过程中发生信道极化时, BEC等信道模型的参数变化规律,仿真分析了极化定理的实质,并引出极化编码理论。具体分析了生成矩阵的产生和编码流程,并基于编码原理研究了码字构造方法,提出了针对不同信道环境的信息位选择方法,对每种方法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高斯近似方法更具有实用价值。最后研究了Plotkin结构的RM码与极化码的异同。 然后研究了极化码的译码算法。在基础SC算法上提出了运算改进型的LLR近似计算和性能改进型的SCL译码方法。SCL译码算法在SC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条路径的选择,使得算法性能接近于ML译码的性能,CA-SCL在SCL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冗余校验CRC码,迭代译码时对输出的序列进行CRC过滤,一旦某序列校验和为零则直接作为译码结果输出并停止迭代。CRC码校验进一步提高SCL算法的纠错能力,将此方法作为最后硬件实现的译码方法。 最后对CA-SCL译码器进行FPGA硬件结构的设计。针对CA-SCL译码的各个环节,分别设计相关的子功能模块,在QuartusII软件上完成了verilog程序输入,在Modelsim中完成功能仿真和调试,仿真成功后,在译码器顶层模块得到译码的输出结果。所设计的循环冗余SCL译码器在工作频率300Mhz时达到6.5Mbps的吞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