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网站已成为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我国社交网站的覆盖率已达到61.7%,而且57.9%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社交网站。社交网站的普及使其对个体的影响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有意识地分类整合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将社交网站使用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主动性使用和被动性使用。以往研究较多关注的是社交网站上的主动性使用行为,如自我呈现、自我表露及其对个体自我概念和心理社会适应指标的影响等,近年来也有研究对社交网站上的被动性信息浏览行为及其对情绪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抑郁等心理社会适应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但是,少有研究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等个体自我概念重要成分的影响。关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与个体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既是对以往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研究的拓展,也是对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自我概念研究的深化,更是对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与自我概念研究的补充。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使个体接触到大量他人所呈现的积极信息,会诱发个体进行上行社会比较,而上行社会比较对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都可能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但是上行社会比较所产生的效应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变的,社会比较与其结果之间存在调节变量。乐观作为重要的个体特征变量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性作用,它可能会影响个体对上行社会比较信息的加工理解,缓解上行社会比较的负面效应。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考察社交网站上的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同时基于乐观保护性作用的研究进一步考察该中介效应是否受到乐观的调节。采用问卷法对武汉、长沙和广州三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12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PROCE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网站上的上行社会比较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显著负相关;社交网站上的上行社会比较与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都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自我概念清晰性显著正相关;乐观与自尊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自尊;(3)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够直接预测自我概念清晰性,还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4)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受到乐观的调节,相对于乐观水平高的个体,间接效应在乐观水平低的个体中更为显著;(5)此外,在乐观水平高的个体中,上行社会比较对自尊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都不显著,但是上行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仍然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自尊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维护与促进个体自我概念健康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