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安全设计中的情感空间建构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逐渐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国民的居住问题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又非常棘手的问题。我国住宅设计经历了从追求数量到重视质量的重大转变。从在住房商品化的深化认识和不断提高的经济生活水平之下对完善居住宅的使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开始,到国家“城市住宅小区试点”,突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提高小区的功能、环境、服务质量的目标,再转向设计立足于居民需求,重视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的设计。2000年之后高速的城市化和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居住空间的总体质量,即物质空间质量和情感空间质量的双重要求,被更深刻的发掘。住区空间的安全性既是物质空间内应满足的特性又是居民内心情感所要满足的内涵。安全的住区环境是居民在住区中生存、生活、内心建设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因此居住区环境的综合性的安全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住区安全设计已经开始从物质空间层面的安全转移向居民对住区空间心理安全的情感需求层面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对共建社区家园文化意识、引领崭新的现代化生活理念、建立健全都市健康人格等领域有了关注与尝试。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住区的安全设计,不仅在探讨如何合理和科学的保证住区物质空间安全性,更着力于研究如何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到住区公共环境的设计中去,强调能够促成居民交往的景观设计方法;通过邻里交往充分的发挥自然监视效益,形成居民之间守望相助的家园意识,从而实现并达到住区物质环境与心理感知双重层面上的安全意义。笔者尝试整合建筑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多角度思考研究,通过对可防卫性设计理论系统中监视作用的肯定,分析在住区中构建情感空间的安全功能,并研究居民对住区空间安全性的具体需求;说明情感空间是能够增强人际交往,提高居民监视意识达到降低居住区犯罪率的空间设计方法;综合相关设计学理论,以安全设计理论体系为基础,以情感建筑策略为依据,提出住区情感空间的设计理念;通过分析我国现代化居住模式的分类以及暴露出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住区情感空间的设计原则;结合实例阐述较为具体的设计方法。最后,总结本论文获得的研究成果,站在空间设计者的位置上对结合住区物质空间和情感空间设计,实现住区安全性的具体设计方法进行概括,并对未来城市住区空间朝着更宜居,更和谐方向发展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量急剧增长。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地铁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否则难以解决大城市的交通和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现在我国各大城
基于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MODWT)将收益率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并从时域与频域两个角度来研究沪深300指数现货与期货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在各级尺度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这是我第八次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一名来自航天工业系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我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一起履行
大部分外语学习者,尤其是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语言石化现象,即外语学习到达一定阶段后,就不再像学习最初那样稳步提高,而是徘徊不前,甚至有所下降。因为石化具有普
<正> 长期以来讲两周之际的历史者,均谓西周灭于犬戎,周平王避犬戎难始东徙洛邑。这种说法盖本之于太史公《史记》。为了弄清这个提法是否确实,我们不妨先把《史记》中有关材
<正> 《水浒》传里,从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一回,是描写宋江入伙梁山的关节文字。它由“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及宋江正式上梁山三个重要情节组成。历来研究
期刊
符号泛滥:当代审美文化剖析蒋原伦一文化在历史中穿行,其发展过程中随机的因素很多,虽然偶然中包含着必然,但是,那是历史的必然,不是逻辑的必然。历史存在于逻辑之外。然而,对文化的
本文认为,少年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教师的情感教育、家长的民主教育和少年人的自我教育,并分别从理论上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心理机制、民主教育的作用及其必要性以及为什么要培养学
以《广州府道教庙宇碑刻集释》一书所收妈祖宫庙碑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广州地区古代妈祖宫庙分布及祀神等情况,分析妈祖宫庙碑刻的主要内容,探讨妈祖宫庙碑刻的现代价值。
目的观察药物中毒的急诊采取洗胃急救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药物中毒患者80例,均给予洗胃急救措施及临床护理,观察抢救及护理效果。结果抢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