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自然与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积累了系列区域问题,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浠水县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本文运用空间分析法,采用空间叠加和空间统计等方法进行区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合地表现状和矢量数据进行空间识别,对于市县生态功能区进行三类空间划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浠水县作为研究区,在研究分析中做了如下工作:(1)在对国内外空间划分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浠水县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划分方法;(2)对浠水县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选取人口聚集度、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强度、交通优势度、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8个指标项,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项权重,对浠水县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分析,识别适宜开发、较适宜开发、较不适宜开发、不适宜开发的区域;(3)运用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地表现状,对城镇、农业、生态空间进行初步识别,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将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基本农田矢量数据进行叠加,识别浠水县城镇、农业、生态空间;(4)运用识别结果进行空间格局研究,提出区域发展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浠水县城镇空间面积121.46km2,占总面积的6.2%,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城镇空间与适宜开发区域一致性较高,且区域开发强度较高;农业空间面积799.31km2,占总面积的40.8%,空间分布较为松散;生态空间面积1038.32km2,占总面积的53%,将生态空间分别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开发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生态空间与较不适宜和不适宜开发区域一致性较高,且主要位于开发强度低或较低的区域,但巴河镇镇中心周边地区开发强度较高。(2)城镇空间应以清泉镇镇中心及其周边地区和散花镇镇中心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发展的核心区域,以团陂、洗马、丁司垱为依托,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发展。农业空间应构建以关口、团陂、绿杨、蔡河、白莲为主体的北部林特农业发展区;以丁司挡、清泉、汪岗、竹瓦为主体的中部丘陵岗地生态农业区和以巴河、兰溪、散花为主体的南部沿江综合型农业区。生态空间应构建以三角山华桂山为主体的北部生态建设区、以南部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部长江生态建设区、沿巴河干流两岸分布的巴河生态建设区和沿浠水流域分布的浠水生态建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