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绪论论述《民国<韩非子>考据学研究》的写作缘起,回顾了建国以来民国《韩非子》考据学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对民国《韩非子》考据学的综论,该时期对《韩非子》其人其书的考订取得辉煌成就。首先,从学者对韩非生平的考订研究出发,陈千钧以书内互证考证韩非生年,成为现今学术界讨论韩非生年的基石。其次,该时期对该书篇章考订的热点集中在《初见秦》篇上,关于该篇的作者,当时学界围绕张仪、韩非、蔡泽、吕不韦等人展开争论,其中,蔡泽说有力地考证了该篇的写作时代,奠定了之后学人对该篇作者进行考究的基础。然而,蔡泽说被学界误认为是容肇祖或刘汝霖首次提出的,本文关注到《<韩非子·初见秦>篇辨证》一文,彰显了刘仲英对蔡泽说的首倡之功。最后,将该阶段以校释《韩非子》字词句为主的札记和选注类、通诂类著作论文,进行整体性的评述。第二章是对民国学者所著《韩非子》校释札记的研究,该阶段考释该书以札记为主,笔者择要选其四家,即陶鸿庆的《读韩非子札记》、刘文典的《韩非子简端记》、高亨的《韩非子补笺》、于省吾的《双剑誃韩非子新证》。《读韩非子札记》据吴鼒仿宋刻本作考释文字,并参以《道藏》本、赵用贤本、张榜本、凌瀛初本校刊文字之错讹,多用上下文互证、同书其他篇目互证、宋本旧注互证的方法,并从字形流变、声韵通转的角度考证韩文,在以文法一律校正文句之舛错方面用力甚勤,且多据义理校订脱衍。《韩非子简端记》所据文字兼采吴鼒仿宋刻本、《道藏》本、赵用贤本,大部分条目为斠正清人校刊、以群书之词例补证清人校释而作,亦校勘宋本旧注,校释精审。《韩非子补笺》据《韩非子集解》本考释字句,勤于驳正《集解》中的旧注及清人的考释之误,同时,校订《韩非子》文字之窜乱,从字形流转角度校订《韩非子》文字之形误,善用参考成训之法,在旁征博引中训释字义,且长于在比对古书异文中明确通假,探究字义,可谓该阶段考释札记中的佼佼者。《双剑誃韩非子新证》分条节录、考辨《集解》本原文,援引陶鸿庆、吴闿生之考证,其最大特点即较多运用金文材料,而辨证《集解》之校释占该书大多篇幅,其反对前人尤其《集解》轻率改字、增字、删字之说尤多,多利用通假补注《集解》之所阙。第三章是对陈启天的《韩非子校释》的研究,该书是继《集解》之后韩学史上的第二部集校集释方面的通诂类专著,陈氏还搜得《韩子迂评》本和王道焜本勘校。作为一部校释著作,其收录校释资料颇为丰富,在清人校释基础之上,汇集民国学人的补订之功,且参引大量日本的考证成果。同时,篇章编排自成系统,按照重要性与真伪等重新排列,完全打破旧有篇次。对原文进行重新分段、标点,全面注解韩文,且注解通俗化。因此,民国《韩非子》考据学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继承清人的治学方法和考释成果,援引丰富的资料,重视辨伪,从零散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