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以晋西北HJH村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aris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以发生在晋西北HJH村的一系列与宗族意识相关的群体性事件为例,选取“事件性”视角对新时期该地的宗族状况进行了个案研究。本文的案例是笔者在田野中偶然从乡民口中得知的,随后笔者对此事进行了持续关注和跟踪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本文的思考和讨论。   笔者认为,宗族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认识宗族的复杂性可以为学界提供丰富的宗族镜像。本文对于在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宗族意识进行描述,认为:“似无”的宗族意识会在突发事件到来时被精英人物从乡民的潜意识中调动起来,从而使宗族的存在得到彰显;另外,在本文的写作中,笔者力图摆脱生产力决定论这一思考问题的简单假设,说明了:宗族关系在我家乡的存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生产力的落后和经济关系形式的制约,同时需要厘清它在构成现实乡村社会关系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和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的作用;最后,笔者讨论了乡民在“社区化生活”与“宗族化生活”作何取舍的问题,从而得出本文结论:新时期HJH的乡民正走在传统到现代的大道上,夹杂着宗族式生活的社区生活构成了乡民生活的主体部分,讨论“事件性”宗族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让人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当下宗族的生存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乡民的生活状态;宗族也并没有被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彻底抹杀,那些被政治意识形态抹杀掉的只是宗族的外在形态,宗族的观念还将持续存在,并且会被时不时的从乡民心中唤醒,充当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   笔者最后也提出,对于宗族实践形式的关照,恰恰是回应了学界对于宗族研究过于注重实体化研究倾向的质疑,同时也为进一步挖掘宗族的深刻内涵和意义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宗族,兼具传统与现代的特征,在生产力对整个社会造成如此重大影响的年代,它会何去何从,又会生发出如何的适应形态,都值得我们用敏锐的社会学眼光去发现和解读。
其他文献
基层政权的治理能力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也会表现出强弱不同的状态,村级政权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尤其会受到国家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为了完成治理任务,税改前村级政权曾经利用过
在全球性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成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共同体现。它作为一个联系与交往的系统,揭示出社会文化中既有或正
学位
宗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贯穿中国历史几千年,期间经历几度衰落,均一再复兴,其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建国后宗族遭受几十年的打压,但宗族的纽带在基层一直
济宁城南运河沿岸的赵村、石佛村、新店村、新闸村、仲浅村五个自然村落,流传着一系列极具神奇色彩的民间传奇人物传说。其主要人物包括:尚宏冠、宋千斤、刘铁腿等。通过田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要让民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可见,尊严问题已成为当前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的重大问题之一。而新生代农民工--这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由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土地当中解放出来,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民工大潮中,“离乡不离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等都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