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以发生在晋西北HJH村的一系列与宗族意识相关的群体性事件为例,选取“事件性”视角对新时期该地的宗族状况进行了个案研究。本文的案例是笔者在田野中偶然从乡民口中得知的,随后笔者对此事进行了持续关注和跟踪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本文的思考和讨论。
笔者认为,宗族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认识宗族的复杂性可以为学界提供丰富的宗族镜像。本文对于在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宗族意识进行描述,认为:“似无”的宗族意识会在突发事件到来时被精英人物从乡民的潜意识中调动起来,从而使宗族的存在得到彰显;另外,在本文的写作中,笔者力图摆脱生产力决定论这一思考问题的简单假设,说明了:宗族关系在我家乡的存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生产力的落后和经济关系形式的制约,同时需要厘清它在构成现实乡村社会关系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和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的作用;最后,笔者讨论了乡民在“社区化生活”与“宗族化生活”作何取舍的问题,从而得出本文结论:新时期HJH的乡民正走在传统到现代的大道上,夹杂着宗族式生活的社区生活构成了乡民生活的主体部分,讨论“事件性”宗族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让人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当下宗族的生存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乡民的生活状态;宗族也并没有被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彻底抹杀,那些被政治意识形态抹杀掉的只是宗族的外在形态,宗族的观念还将持续存在,并且会被时不时的从乡民心中唤醒,充当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
笔者最后也提出,对于宗族实践形式的关照,恰恰是回应了学界对于宗族研究过于注重实体化研究倾向的质疑,同时也为进一步挖掘宗族的深刻内涵和意义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宗族,兼具传统与现代的特征,在生产力对整个社会造成如此重大影响的年代,它会何去何从,又会生发出如何的适应形态,都值得我们用敏锐的社会学眼光去发现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