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获得性漏斗胸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磷脂含量的变化,探讨漏斗胸呼吸功能受损的机制
方法:取同批不同窝54只4周龄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只,通过胸骨旁切断下位三对肋软骨制作漏斗胸大鼠模型,对照组24只,不做任何干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2周、4周和8周实验组各处死10只,对照组各处死8只,取大鼠肺脏收集并提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的磷脂进行研究,经Trinder反应后通过比色法测定磷脂的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动物术后均出现前胸壁漏斗状畸形。测得各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肺泡表面物质中磷脂的含量分别为:第2周(11.00±1.20)μg/ml和(9.05±0.21)μg/ml、第4周(7.04±0.99)μg/ml和(8.90±0.87)μg/ml、第8周(6.46±1.14)μg/ml和(8.95±1.00)μg/ml。除术后第2周实验组磷脂含量高于对照组外,术后第4周和第8周均低于对照组并呈递减趋势,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测得的磷脂含量在各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获得性漏斗胸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主要活性成分—磷脂呈递减趋势,致使肺泡的顺应性下降,从而导致肺的扩张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