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深入的认识防垢剂作用机理,对于现有药剂的合理使用、性能改进以及对新型药剂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将等量的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适时测定了加入有机膦酸防垢剂、丙烯酸共聚物防垢剂时CaCO<,3>生成过程中的Zeta电位。结果表明,生成的CaCO<,3>颗粒带有负电荷,并且Zeta电位是随时间变化的:前30分钟Zeta电位变化较快,以后,Zeta电位则缓慢变化。根据胶体化学的观点可以认为,加入有机膦酸防垢剂、丙烯酸共聚物防垢剂之后,Zeta电位负值的变化并不会对防垢有较大贡献。防垢剂与成垢离子在溶液中的作用以及防垢剂对固液界面带电性的影响对抑制垢晶的生成及改变CaCO<,3>颗粒Zeta电位的变化起主要作用。
文章还研究了CaCO<,3>悬浊液中Ca<2+>、CO<,3><2->分别过量时防垢剂对CaCO<,3>颗粒Zeta电位、溶液pH值的影响。
此外,对由等量的CaCl<,2>和NaCO<,3>溶液混合所制备的CaCO<,3>垢晶在溶解过程中的pH值及Zeta电位进行了测定,发现体系的pH值不断降低,颗粒表面带负电荷,并且Zeta电位随时间不断减小,其静电作用不利于防垢剂在CaCO<,3>颗粒表面吸附;体系中的CaCO<,3>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的pH值在8-2~8.3之间,越接近平衡pH值,加有防垢剂时所制备的CaCO<,3>同未加防垢剂所制备的CaCO<,3>的Zeta电位也越接近,差值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