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邯郸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c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的驱动下,国家和地方先后建立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开发区。开发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开发区用地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益低下,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益的现象较为普遍。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关系到开发区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旨在通过基础资料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全面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为促进开发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本文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以开发区“主区+发展方向区”为研究对象,针对邯郸开发区的特点,建立工业主导型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将结果与石家庄高新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邯郸开发区评价得分为96.94,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较高,集约用地思想较强。土地利用状况总体良好,少数指标尚需挖潜。产业用地效益适中,土地管理绩效明显。  (2)综合对比开发区主区2012年、2014年两年数据,可以看出主区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均为100%,土地利用程度很好。土地利用强度进一步加强,产业用地强度有所提高,管理绩效保持不变。  (3)对比开发区主区和发展方向区得出,主区集约度分值为97.38,发展方向区为95.17,主区分值高于发展方向区。主区土地开发程度和用地效益远高于发展方向区,主要原因是因为发展方向区处于开发区建设初级阶段。  (4)与石家庄高新区对比来看,邯郸开发区分值略高于石家庄高新区。部分指标现状值均高于石家庄高新区。两开发区均存在较大规模的扩展潜力,较少的强度潜力,不存在管理潜力。邯郸开发区存在较少结构潜力而石家庄高新区没有结构潜力。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在人类得其极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致使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下降。所以不得不重视地理环境问题,不得不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本研究利用XRF(X射线荧光)和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技术测得湘江湘潭段河岸沉积物(XS、ZB)中主、微量元素数据,通过主成分、逐步回归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湘江湘潭段河岸沉积物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河岸沉积物中Si O2、K2O、Ti O2几种元素比较稳定;Na2O、MnO两种元素及LOI组分相对活跃;主量元素具明显贫Na2O、CaO、MgO等碱性组分而富F
空间方位关系是GIS空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方位关系的确定涉及目标对象、参考对象和参考框架。城市坐标框架模型是城市空间位置确立和路径查找的重要参考,它涉及主方位以及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地下空间信息化是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规划、建设、利用、管理和共享的基础,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为了快速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边缘,是一个以保护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及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植被带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研究物
盐沼植被是滩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定量掌握各种盐沼植被分布信息、认识盐沼植被动态扩散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扩散模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