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6月15日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发布了《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每年超过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交通活动日益频繁,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逐步恶化,交通安全管理成为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先是介绍了当今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对青岛市的道路交通安全进行了初步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分为四大模块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做出分析,重点从人的交通安全特性、车辆的安全技术、道路主体工程的安全因素三个角度做出微观分析,为下一步事故多发点的鉴别和评价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次,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方法,分析了绝对值法、矩阵法、质量控制法、当量事故法等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基于GIS的事故多发点鉴别。再次,进行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基于“人‐车‐路”影响因素的分析,遵循当前国家“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动员”的政策,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车辆的安全技术、道路主体工程的安全因素、交通运行的监督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政策与机制五个方面。并分析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四大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评价法,列出各方法的原理步骤和主要优缺点,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最后,提出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科学策略。我国在认识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形势,把握创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任务要求,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组织,增强工作保障力的基础上,针对“人”、“车”、“路”三大影响因素,总结出一套“4E”科学策略。其中“4E”科学策略包括执法管理(Enforcement)、工程措施(Engineering)、安全教育(Education)和急救措施(Emergency aid)。目前我国急救系统尚不健全,仍需大力完善。在分析这四大模块的基础上,将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整个流程应用于青岛市实例,首先用GIS鉴别出青岛市事故多发点,选取一个敏感的事故多发区‐胶州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车‐路”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的综合对胶州路做出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对应的“4E”科学策略,将理论联系实际。一是可以对城市交通安全状况进行优化,变被动调整为主动管理,降低安全指数;二是,响应国家当前“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动员”的对策,建立综合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三是,能够为城市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指导性意见,有助于政府进行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为改善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在回顾中国GDP含金量的文献综述、概念阐释和总体度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中国GDP含金量命题可以理解为中国GDP含金量存在未知或不足的问题,具有内部逻辑一致性。为弥补该
装甲战斗车辆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 ,以新一代主战坦克和轮式装甲战车为代表的战斗车辆之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轻型化。它们将显著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使用能力 ;对间瞄
近年来虽着人们对魔芋利用价值,研究、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魔芋适生地的魔芋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魔芋产业也成了魔芋适生地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
<正>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微量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是
为全面评估铝粉爆炸的危险性,在爆炸罐内进行了环境湿度对铝粉爆炸影响的实验研究。分别得到了33%、60%和90%相对湿度下铝粉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值。结果表
以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理论贯彻其中,将青岛工学院ERP实验室面向企业的培训项目用项目范围管理理论、项目时间管理理论、项目费用管理理论等内容进行分析
现代以降,世界各国经济的扩张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公司规模日益扩大,股东成千上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成为必然,这就要求出现一个代替股东管理公司的角色,于是出现了董事。董事
LED背光源驱动电路系统是决定大尺寸液晶电视可靠性、寿命与环保节能的关键。本文以可靠、高效为宗旨,对相关拓扑电路及已有电路系统进行分析,将LLC拓扑的优势创新性应用于LED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情况是决定企业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人员是战略目标的实施者,岗位是实施战略目标的载体,对员工的岗位管理
我国现阶段正致力于成为一个创新大国,对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研究的日趋重要。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个体创新是组织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共识,那么影响个体创新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