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套表面复合织构润滑机理与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效节能与超低排放要求的日益严苛,内燃机低摩擦研究日益迫切,缸套-活塞环关键摩擦副表面织构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对表面织构的研究热点已由原来的对单一织构的几何参数优化研究,逐渐向复杂织构形貌的设计与优化发展。然而对于复杂织构的作用机理尚有待探明,优化设计亦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从而使得表面织构技术难以在生产实践中批量应用。因此本文以495柴油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凹腔织构和沟槽织构两种不同几何形状的表面织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合织构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合织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的研究不仅对表面织构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复合织构几何参数对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为表面织构技术在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对于内燃机摩擦学性能的改善也有积极的工程实用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针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系统,综合考虑表面织构形貌与非织构区表面粗糙形貌及表面织构相互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混合润滑理论模型,利用变异的多重网格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摩擦副整个工作循环过程中的油膜厚度、无量纲油膜压力和无量纲摩擦力等摩擦学性能特征参数。   其次,利用理论模型,分别考察了凹腔和沟槽织构的耦合作用机理,得出随着织构形貌数量的增加,织构之间润滑油膜相互作用,使得在流体润滑条件下,润滑油膜压力分布渐趋均匀,油膜压力峰值逐渐减小,油膜压力梯度减小;而在混合润滑条件下,即低速高载的上止点区域附近,相邻织构边界区域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了油膜压力峰值,油膜承载能力亦进一步提升,降低了微凸体接触力。对于凹腔织构,4×4凹腔组合相对于单凹腔,平均有效摩擦损失压力(Friction MeanEffective Pressure,FMEP)降低了46.8%,而对于沟槽织构,沿活塞运动方向上1×4沟槽组合相对于单沟槽,FMEP降低了18.3%。   然后,考察了两种复合织构(凹腔与沟槽复合织构和两条沟槽交叉复合织构)润滑性能进行,并与传统凹腔织构润滑性能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两种复合织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凹腔织构,交叉沟槽织构FMEP降低了19.4%,而凹腔与沟槽复合织构则降低了7.2%。对于凹腔与沟槽复合织构,凹腔半径为30μm,沟槽角度为75-90°,面积占有率为0.55时,FMEP最低;对于交叉沟槽织构,面积占有率为0.1,沟槽角度为60°,沟槽深宽比为0.025-0.05时,FMEP最小。   最后,利用UMT-2摩擦学试验机对表面织构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表面未织构试样相比,单一凹腔织构试样表面摩擦系数能降低20%,凹腔与沟槽复合织构能够降低近30%,交叉沟槽织构试样摩擦系数降低了43.6%。对于凹腔与沟槽复合织构,面积占有率为0.1时摩擦系数最小;对于交叉沟槽织构试样,面积占有率为0.09,沟槽角度为45°时,摩擦系数最低。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激波与液体相互作用,诱导液体运动、变形、雾化,是一个典型的多相流体力学问题。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在超音速雨滴侵蚀、内燃机与燃气轮机的设计开发、爆轰发动机中液体燃料燃烧
烧鸡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特色肉制品,以鲜、香、嫩的独特风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长期以来,有关烧鸡的研究大多是对传统工艺的改进,对烧鸡的基础研究较少。本论文采用氨基
光伏水泵系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来驱动水泵抽水,不仅可用于解决偏远无电、缺电地区的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也可用于荒漠治理、生活用水和城市水景等行业。光伏水泵的运行
目的:系统评价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新药上市及临床使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NVH已经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车辆噪声的主要激励源就是内燃机振动,活塞拍击力作为发动机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其引发的振动噪声是仅次
淀粉的组成单元为葡萄糖,其空间结构复杂,一般分为四个结构层次,分别是颗粒、壳层、小体和分子。外壳是颗粒外围包裹着内部聚合物的硬壳层,与内部壳层有所不同,目前对外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