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对大城市和小城镇的研究很多很多,但对我国六百多座城市中一半以上的县级市却涉及很少,缺乏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在总结和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县级市城市化做了以下六方面的研究:(1)县级市的概念。从居民点的演化方向,追踪了农村城市化的脉络;从行政审批的程序,理清了撤县设市、建立县级市的路径;从县级市城市化实践的角度,界定了县级市的系统内涵。(2)县级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考察农村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分析县级市从农村到城市的萌发和运行机制。基于结构方程(SEM)的基本原理,对县级市城市化动力系统和元素进行分析验证。透过行政推动的表象,寻找推动县级市城市化的根本动因,寻找基于市场化的内生动力。(3)县级市城市化的评价体系及方法。针对县级市的城市化特性,构建与时俱进的县级市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创造性地引入马田系统(MTS),将稳健设计理念与马氏距离相结合,解决了模式识别中有效特征选取问题,建立起新颖的测度县级市城市化进程的数学模型。(4)县级市城市化的创新发展。一是县级市自身的创新问题,它由农业县创新发展而来,经历了包产到户的洗礼和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在八九十年代盛极一时。二是县级市发展过程中的创新问题,它涉及整体的区域创新,分项的工业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等,必须以创新永葆县级市发展的活力。(5)县级市与新农村建设。县级市作为工业反哺农业较成熟的载体,城市支持农村最前沿的阵地,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典型引领、示范发展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突出了新农村建设对县级市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6)案例分析。以苏南中部县级市—金坛为例,以作者见证的撤县设市背景和亲历的制度设计和行政推动,展示了金坛城市化发展历程,揭示了金坛市城市化发展的特色路径。本文独立界定了县级市的概念,创造性地引入马田系统分析评价县级市城市化水平,明确提出县级市城市化过程的“两个统一”:经济支持和制度创新的统一,农民转变为市民和农业县发展为工业城的统一。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我国县级市城市化政策、把握国家城市化战略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