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云南粮食储运研究(1941-1945)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_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乃人生必需品,国家经济命脉之所在,立国之本,战守之需,皆系于此。抗战时期,为稳定后方经济之基础,国民政府采取了加强粮食管制,制定一系列关于粮食储运方面的政策,以图实现“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要全国的个个人都有便宜饭吃”的宏愿。抗战爆发后,云南逐渐成为西南后方主要的政治中心与核心地带之一,大批军队、官员、文化机构及平民随之迁往此地,人口在这一时期一度剧增,军糈民食成为云南省政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对粮食进行有效储运管理,不仅影响云南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云南战场战争的成败。因此,云南省政府在国民政府的指示下对粮食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对军民的粮食进行有效仓储和运输是其管理的重点。为适应战时特殊的粮食储运环境,云南省粮食储运机构几经改组更迭,历经了云南省粮食管理局、云南省粮政局和云南田赋粮食管理处等变化。云南省粮政局时期(1941.9-1944.10)是云南省粮食储运发展完善的主要阶段,设置了专门负责粮食储运的机构即云南省粮政局储运处,进一步制定了云南省粮食储运政策以加强粮食储运。在粮食仓储方面,包括完善仓库管理制度,修建和修茸大量仓库,加强粮食出仓和入仓、粮食损耗、粮食保管及粮食仓管人员等方面的管理。在粮食运输方面,云南省政府采取了改善运输条件,构建合理的粮食运输机构和制度;如:颁布粮食运输法规、增加粮食运输工具、实行押运员制度、实行酒精自给自足、训练粮政储运人员、调整粮食运输方式、加强对运务和运务人员的管理等措施,保证了战时云南省粮食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抗战时期云南省府加强粮食储运,对粮食进行有效的储存和运输,在保证军糈民食的正常供应、抑制物价上涨、稳定粮食价格、推动云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各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对粮食储运管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不足,如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导致营私舞弊现象严重;缺乏合理的布局与安排,导致粮食损耗严重;在办理的过程中由于运价过低,严重制约了云南省粮食运输业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使储运诸多弊端产生,诸多储运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抗战时期云南省政府办理粮食储运政策的得与失,在我们今天办理粮食储运工作仍有可借鉴的价值。
其他文献
这边是茶庵寺,那边是龙光塔,穿过整个白水带风景区,江海区两处著名景点将有绿道相连。这条长2.6公里的绿道规划已出炉,并有望年底建成。昨日下午4时30分许,记者同江海区委宣
小型赛车设计与制造是一个综合性强,包含多方面维度的工程实践教学项目。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更能够从中学到理论知识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