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Ad Hoc网络(MANET)由移动的无线节点组成,广泛的应用在灾难恢复,战争,突发事件等场合。由于MANET没有固定的拓扑结构和网络主干,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都要同时充当主机和路由器。MANET上采用专门的协议(如AODV,DSR)来寻找和维护适当的路由,但是它们的开销都不可忽视。以DSR为例,它在规模相对小的网络中它运行良好,但随着节点数的增加,成倍增长的通信开销将使得带宽的利用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分级结构被引入到MANET中,分级结构有利于降低路由的开销,改善网络延迟,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吞吐量。这时MANET网络中的节点在逻辑上被划分为若干个簇,每个簇都有一个簇头节点负责簇的形成和维护,因此簇头节点的集合被称为这个MANET的统治集。而把MANET划分为簇的算法称为分簇算法。现有的分簇算法一般都分为两个阶段,(1)成簇阶段:依照成簇规则先选出节点,普通节点在依附于临近的头节点,直到网络中没有空闲节点为止,这样形成的簇就能覆盖整个网络,保证了网络的连通性(2)簇维护阶段:由于MANET的运动性,形成的簇不可能长期有效,所以还要依照一定的规则,维护现存的簇,保证网络性能。自从D.J.Baker和A.Ephremides引入簇结构的概念以来,在Ad Hoc环境中设计分簇算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早期算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但大都只考虑影响网络性能的某个特定方面的因素,因此这些分簇算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MAINAK CHATTERJEE等提出WCA(A weight based distributed clustering algorithm)分簇算法,综合了原有算法考虑了网络的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且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了其对于原有算法的优越性。本文在分析WCA的基础上,提出了EWCA(Enhanced Weighted Clustering Algorithm)算法,在提高了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开销,并且保持了算法的通用性特点。论文首先介绍分簇算法的背景,然后说明了几种分簇算法的不足。接着重点介绍EWCA分簇算法,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对该分簇算法与WCA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