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在“整体、协调、循环、再生”要求的指导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立足高效、生态、创新,因此高效生态农业也成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对于改善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内部产业机构、提高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诸多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特别是对国内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认真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的内涵和定义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基本特性,并详细介绍了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发展经验及其可借鉴性进行了总结。从理论体系的建立、生态工程和生态农业模式三个方面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性分析,详细介绍了区域内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生态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布局,分析了当地形成的生态农业主要发展模式,并对其突出特征及缺点进行了评价。然后,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政策、资源现状出发,对区域内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优势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认为在技术、法律、社会服务、金融、政策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最后针对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希望有助于经济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资源优化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进而对经济区的整体开发建设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