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质健康水平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前期研究关注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等,但少有研究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区域分布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而区域分布研究提供了学生体质健康协同发展的新视角。为此,本文对比分析济南市不同区域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探索引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提供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改进举措,从而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济南市中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中的总体情况、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济南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区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历下区、市中区、历城区、长清区的情况较好,而天桥区和槐荫区的情况较差。男生中,历下区与槐荫和天桥区具有显著性差异。女生中历下区和市中区分别与槐荫区,天桥区,长清区有显著性差异。(2)济南市不同区域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存在显著差异。历下区、市中区、历城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情况较好,天桥区、长清区、槐荫区的情况相对来说较差。(3)济南市不同区域中学生身体机能存在显著差异。历下区、市中区、长清区的情况相对较好,而历城区、天桥区、槐荫区的情况相对较差。(4)济南市不同区域中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男生引体向上,长清区与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女生50米跑,槐荫区和天桥区具有显著性差异;女生仰卧起坐,各区差异性较大。(5)济南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区域性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3个方面11类要素,学生个体因素包括体育认知、体育活动兴趣、体育课目的和生活方式;学校因素包括体育设施情况、体育课时量和课外体育活动、学习负担和作业量;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社区和社会氛围。根据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强化政府引导,促进不同区域青少年体质健康均衡发展。(2)突出学校主体责任,提高学校体质健康教育质量。(3)提高学生认识,促进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4)创造良好氛围,建设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