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美国人的创伤与身份认同——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家》是莫里森的第十部小说,于2012年出版。这部小说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非裔美国黑人的命运。这部小说以种族主义和朝鲜战争为历史背景,聚焦于美国黑人的创伤和身份危机问题。莫里森对这些问题在小说内容中给出了解决问题途径的暗示。莫里森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她对美国黑人现状以及发展的深切关注与深厚关怀。  本文认为,莫里森小说《家》当中的“家”是对一种安全空间的暗喻,包含物质、精神、社会三个层面。非裔美国黑人由于物质、精神、社会三层安全空间的缺失,身心受到创伤,创伤经历导致身份无法得到确定,从而产生身份危机。本文拟以创伤理论和身份理论为支撑,探讨非裔美国黑人的创伤和身份危机问题,应用安全空间的概念,研究非裔美国黑人重建安全空间的可能性,并揭示安全空间对非裔美国黑人疗伤、身份重建引领新生活的重大意义。  首先,“家”作为这部小说的主题,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从物质、精神、社会三个维度深层次挖掘该主题的内涵。  其次,非裔美国黑人的创伤和身份危机问题与他们的安全空间缺失具有紧密的关系。因此,重建非裔美国黑人的安全空间对于他们心灵伤痛的疗治与身份主体性的重建具有关键性作用。  最后,本文分析了非裔美国黑人的创伤与身份危机问题以及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丰富之前对该作品的研究。同时,作家在该小说中暗示或明示的安全空间对于种族问题具有启迪性和现实性的意义。
其他文献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它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红楼梦》在语言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使用了丰富多彩的习语。在《红
介绍氯碱废氯气处理的工艺流程及装置设备的设计,并指出该吸收装置的安全性设计。
康拉德(1857-1924),作为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家,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同凡响的奇才。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独具匠心的结构设计、纯熟的写作技巧和生动的心理刻画,使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