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是居民生活的基本消费资料,古语云:“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适当的住房,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必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类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初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住房分配模式也完成了由福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巨大的转变。首先,住房商品化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计划经济时期住房难、居住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居民住房条件,城市土地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地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但是,住房商品化所催生的房地产市场,以追求利润为动机,长期忽略了中低收入阶层的购房能力和居住需求,不仅造成了住房供应体系和结构的畸形化态势,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市场经济下这一新的挑战,我国正在探索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和现实国情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其中,保障性住房作为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同时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宏观的制度建设还是具体的规划建筑设计,都有待系统深入的探讨。本文系统总结了发达国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演变历程,阐述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制度变迁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从政策法规、规划建设等不同层面对济南保障性住房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总结济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本文重点对济南的住房保障政策、低收入现状和住房需求、保障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具体的保单性住房工程实例,从区位选择、套型拼接、使用功能、空间尺度等方面进行个案分析。由于保障性住宅的政策特殊性,其规划与设计已经超出了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的适用范畴,本文归纳总结了保障性住宅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符合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要求的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提出了可行性探讨。总之,济南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具有济南特色的住房保障政策,给济南多层次的住房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住宅规划与设计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力求在对济南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适合中低收入阶层需求的套型,从而为今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