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邮轮异型结构构造的复杂性、结构材料的特殊性和结构受载荷的多样性,邮轮异型结构常在承受不同载荷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的破坏模式。因此确定邮轮异型结构受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邮轮大跨度板架支柱连接位置,连接上下甲板的中空夹层玻璃梁,船艏和舷侧大开口玻璃幕墙及玻璃幕墙中玻璃与钢框架的连接节点展开研究,计算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第一部分研究邮轮多层甲板布置以及两层甲板间支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邮轮异型结构构造的复杂性、结构材料的特殊性和结构受载荷的多样性,邮轮异型结构常在承受不同载荷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的破坏模式。因此确定邮轮异型结构受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邮轮大跨度板架支柱连接位置,连接上下甲板的中空夹层玻璃梁,船艏和舷侧大开口玻璃幕墙及玻璃幕墙中玻璃与钢框架的连接节点展开研究,计算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第一部分研究邮轮多层甲板布置以及两层甲板间支柱承载情况下,支柱受上层甲板压力导致下层甲板受压极限承载力的降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有初始缺陷的邮轮支柱板架连接位置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加载模式及支柱、纵桁和强横梁的结构参数对板架受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两端简支的中空夹层玻璃梁受轴压及受面外弯矩与轴压联合作用的极限承载力。建立了中空夹层玻璃梁的有限元模型,且提出了A2,A3两种理论计算方法,并与A1(Eurocode规范)进行对比,分析了3种理论计算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及优劣。第三部分在验证有限元结果及边界条件正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含缺陷的邮轮玻璃幕墙单元受压及受剪的极限承载力。研究了三种钢框架与夹层玻璃连接形式,四种不同种类的黏胶,三种玻璃种类对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并选取了一种力学性能较好的钢框架与夹层玻璃板连接形式,研究黏胶厚度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第四部分在验证有限元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基础上,对玻璃幕墙中的夹层玻璃与钢框架胶接节点进行四点弯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准静态分析对比了四种连接形式的胶接节点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并研究了三种不同种类的黏胶,三种不同种类的玻璃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最后选择了一种成本较低且力学性能较好的节点对黏胶宽度及黏胶厚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能资源更为丰富,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浮式风机产业越来越重要,如何更加充分的利用海上风能资源、提高浮式风机的气动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海上浮式风机而言,由于受到剪切风、塔影效应、浮式基础运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气动载荷会更加得复杂,因此如何准确快速地对海上风力机的气动性能进行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采用面元法编写了相
近年来,海上风电朝着大容量、低成本、深远海方向发展,多筒导管架基础作为一种新型基础,发展前景广阔。多筒导管架基础采用湿拖运输,将不再需要大型吊装设备和拖航船只,大大降低施工成本简化施工程序,相比传统干拖运输方式具有巨大优势,而其水力特性和拖航性态控制却鲜有研究。本文选取某三筒导管架基础,利用MOSES软件进行精细化建模,分析其气浮浮态,静水稳定性,并对其进行水动力频域响应分析和实际海况时域拖航模拟
船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是一种集油气开发、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和人员居住于一体的海洋石油开采工程装备。FPSO多采用单点系泊系统锚泊在海上,能够通过风向标效应自动调整到环境载荷最小的方位规避风浪的破坏力。海上实践表明,在特定波长的规则波下,FPSO会失去艏摇控制,风向标效应失效,船体会在接近横浪的状态下平衡。本文针对这种不可预测的艏摇角改变的现象即为艏摇失稳现象展开研究。开展了内转塔式FP
我国海洋波浪能储量巨大,但能量转化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现有的波能发电装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有的海上平台中,往往会加入调谐液柱阻尼器,在减振过程中吸收平台运动的能量,产生大振幅的稳定的液柱往复振荡式运动。这种稳定规律的流体运动中所蕴含的能量,是有着非常广阔的利用前景的,在结构中加入Wells涡轮机,使浮式平台运动抑制系统兼具电能转化的功能,可以对平台需要的能量进行补充的同时实现对复杂海况下浮式平
海洋工程结构作业环境复杂,受到各种载荷的交互作用,长此以往,结构本身容易出现损伤,甚至坍塌失效,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建立海洋工程结构健康实时监测系统成为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重点,其中海洋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是健康监测的核心内容,而目前运用于海洋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依然存在很大局限性。本文针对海洋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损伤子矩阵法识别海洋工程结构损伤,分析损伤程度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为
海底管道作为海上油气开发系统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设备之一,一旦发生失效,将严重影响采油系统的生产安全。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动态系统风险和多态系统风险的评价方法,结合专家评价对南海某海底管道进行评估,得出风险因素排序结果与数据库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首先,调研英国PARLOC数据库、EGIG数据库、API数据库、IOGP数据库统计海底管道事故类型和事故原因,识别潜在的失效源,构建
开口结构的角隅区域由于几何不连续易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复杂工况下的循环交变荷载会导致开口角隅区域所受的内部损伤不断累积而引发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将显著地影响结构的整体安全和正常运行。针对此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对开口角隅区域进行了疲劳分析和形状优化,以实际工程中的开口结构为参照自主设计了新型开口角隅试样,基于柔度法计算了试样的裂纹扩展参数并探究了开口角隅区域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石油资源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随着国内陆上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和开发难度的增加,未来石油产能的增长点将主要来自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而作为海洋石油勘探的主力平台形式,自升式钻井平台将是我国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方面。自升式钻井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操作工况:移航状态、放桩与提桩、插桩与拔桩、预压状态、站立状态(钻
动力定位船舶在海面上通过自身装配的推进器实现定位目标,相比于传统系泊船舶,定位不受水深限制,在深海资源的勘探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力定位控制算法研究是动力定位船舶定位控制的核心,对动力定位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智能算法设计了两套动力定位控制系统,并针对“海洋石油201”船舶进行了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工作。本文设计的动力定位控制系统主要由滤波算法、控制算法和推力分配算法构成,采用
本文以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钢管-UHPC短柱轴压性能、钢管-UHPC构件纯弯性能和钢管-UHPC柱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18个钢管-UHPC短柱轴压性能试验,考察截面含钢率对方/圆钢管-UHPC短柱极限抗压承载力、初始刚度以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钢率从0.132增至0.208和0.292,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