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通道表面处理对超临界烃热裂解结焦的抑制作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l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高超音速飞行需要解决推动力和热障两大难题。吸热燃料既可通过燃烧提供动力,又可作为冷却剂满足冷却要求,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燃料裂解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结焦,成为制约其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实现飞行器高超音速飞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预氧化、制备MOCVD涂层等方法对321#不锈钢管(3mm×0.5mm)进行表面处理,并对预处理管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超临界RP-3的热裂解反应为探针,研究表面处理的裂解结焦行为。预氧化反应管表面性质不同,结焦行为有异。600800oC预氧化管Cr氧化物不断向金属表面迁移,Fe、Ni氧化物向金属内部迁移,降低结焦,但同时产生大量空缺位提供渗碳通道,最终导致结焦量虽依次降低仍高于空管,只有900oC预氧化管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Cr2O3膜才得以抑制,几乎不生成纤维碳。以仲丁醇铝为原料,采用MOCVD法,在不锈钢管内壁制备了厚度为318-1280nm的Al2O3涂层。XRD结果显示Al2O3涂层本质上为无定形态。随着涂层厚度从318nm增加到1280nm,涂层的结焦抑制率从37%提高到69%。TPO和SEM的分析结果表明Al2O3涂层不仅抑制金属催化焦的形成,也抑制芳烃聚合焦的生成。对比MOCVD法制备的1μm厚的Al2O3、TiO2和ZrO2三种涂层,结焦抑制率分别为64%、60%和23%。ZrO2涂层由于抗热冲击性能较差,高温下从金属表面剥落,抑制结焦效果较差。涂层同时抑制催化焦炭和裂解焦炭形成的机制在于:涂层能够覆盖金属表面活性位点,在烃类小分子和金属表面之间创建一层障碍物,抑制催化焦炭形成,而裂解结焦通常生成于催化焦活性位点周围,随后一并得到抑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并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碳化硅增强聚酰亚胺(PI)复合薄膜。对制备的薄膜进行FTIR、XRD、SEM以及TEM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iC成功复合到聚酰亚胺基体中。采用SEM以及TEM测试对薄膜表面形貌和SiC纳米粉体的分散程度进行分析,得出当随着SiC含量的增加,SiC纳米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团聚现象。通过热重分析对材料的热性能进行分析发现随着SiC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英语教学强调课程育人。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不仅是阅读教学改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小学英语课程品质的一种重要途径。2014年11月北京市教委颁布的《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提出“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切实转变学科教与学方式,加強英语学习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英语课程,于校园内正在悄然变化;绘本阅读,于校园内悄然兴起。英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