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电信运营市场将逐渐全面放开,随着外国电信运营商的进入,将同国内运营企业展开全面竞争。作为长途交换设备的维护部门,实时地监测长途话务变化情况,及时地为市场部门提供准确的话务流量、流向变化数据,已是势在必行,而这些数据不能从交换机直接获得。另外,沈阳目前有两部国家一级干线交换机、一部国家二级干线交换机,此外还有两部国家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这些设备对外与省际、省内DC1、DC2交换机,北京、上海、广州国际局交换机相联,对内与本地网近百部交换机、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相联,组成汇接东北三省的语音通信网络。为评价网络的运行质量,集团公司、省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然而这些指标却不能直接从交换机得到。目前的交换机吐出的数据都是原始数据(RAW DATA),对非专业维护人员来讲不具有可读性。即使是对专业维护人员来讲,也要经过复杂的手工运算后才能得到话务流量、流向、网络接通率指标等。此外在实际设备维护工作中经常需要填写大量的记录,并需要长时间的保存这些记录,每次处理障碍时都要从厚厚的电路开放表中查找所需要的模块,当出现的障碍所涉及电路较多时就会手忙脚乱地来回翻阅电路本,这些都阻碍了维护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落实集团公司、省公司的指标评价体系,提高设备维护工作效率,实现维护工作无纸化,课题组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T)M.3000、M.3010、M.3200等关于电信网管TMN的相关建议,开发了长途交换管理系统。其中话务管理子系统要完成话务流量、流向变化的监测,指标评价体系的科学执行等功能。 本论文主要讨论了系统话务管理功能的设计及实现。话务管理功能是通过四个模块完成的:数据采集模块、当日指标模块、话务统计模块和实时告警模块。论文还给出了部分运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论文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今后的改进方向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