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绢纺工艺中开茧桑绵纤维排列比较杂乱,定长切断会产生较多的短纤维和超长纤维。基于牵切工艺可以有效控制纤维长度,本文将牵切工序引入常规绢纺工艺中。初步探讨牵切工艺对开茧绵纤维性能的影响,以及牵切工艺应用于绢纺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得出的结论如下:其一,皮辊加压量、喂入定量、牵切隔距单因子牵切实验。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各因子对开茧绵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牵切后纤维变细,强力、伸长略有降低,但纤维强度有所提高,强力不匀、伸长不匀明显得到改善。各因子影响规律如下:(1)随加压量的增加,牵切条纤维的超长纤维量、短纤维率、细度、强力和伸长逐渐降低。纤维长度不匀率随加压量增大,先降低再升高,当单侧加压为154kg左右时最低;(2)喂入定量较少时牵切较充分,随喂入定量的增多,纤维细度、短纤维率、纤维长度不匀、断裂强度及不匀、伸长率和初始模量都不同程度地逐渐增大;(3)不同隔距牵切后,纤维的平均长度略长于牵切隔距。短距离牵切对纤维的性能影响程度相对较大。随牵切隔距的增大,纤维强度不匀和伸长不匀得到不断改善。其二,牵切绵纺纱。将经过隔距为85mm的牵切机牵切后的牵切绵进行常规纺纱和改进常规纺纱流程纺纱,测试其纱线的性能,并对比常规切断纺纱线、常规牵切纺纱线和改进牵切纺纱线。发现结果如下:(1)常规牵切纺纱线质量远远不如常规切断纺纺纱质量,且绵折低5个百分点。原因是:纤维顺直的牵切绵条经过混绵工序,相互缠结,梳理中被扯断,短纤维和绵粒增加,导致梳折降低。(2)改进牵切纺工艺,是将牵切绵条直接喂入FK081梳棉机。改进牵切纺纱线的质量比常规牵切纺纱线明显提高,尤其是强力。最重要的是:改进牵切纺精绵的制成率比常规牵切纺精绵(制成率为59.1%)提高了5个百分点左右,比常规精绵略有提高。其三,不同纤维长度牵切绵改进纺纱。将开茧绵在不同的牵切隔距(60mm、80mm和100mm)下进行牵切并纺纱。探讨最佳适合现有绢纺设备和工艺的牵切绵纤维长度。相关结论如下:(1)纤维长度对纺纱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尤其体现在梳棉工序和生条并合工序。纤维长度适和,短纤维率和绵结数就会降低,精梳制成率就会相应提高。本文中隔距为80mm的牵切绵条比较适合这套工艺路线,条干和强力等方面都是比较优的。与常规绢丝相比,支数偏差小82%左右,重量不匀率改善27%左右,条干不匀率降低4.8%左右,细节减少50%左右,粗节减少33%左右,白点少60%左右,强力高5.7%左右,强度不匀和伸长不匀都改善了32%左右。(2)三种纤维长度的牵切绵条都可以直接应用现有的绢纺机械设备。本文对牵切工艺和常规绢纺工艺流程进行了一些改进,以探讨提高牵切质量的方法;跟踪、测试整个牵切纺过程中半成品和成品质量,证明牵切工艺可以应用在现有绢纺生产中。但要使牵切纺比常规纺有较大优势,还需要改进牵切纺工艺并使目前的绢纺工艺流程与之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