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龙掌血为芸香科飞龙掌血属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 Lam.的干燥根或根皮,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非洲东部及大洋洲等地,具有镇痛抗炎和散瘀止血等功效。本文以飞龙掌血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药理及分析检测方法,对其止血活性、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和活性成分药物动力学等内容进行研究。采用小鼠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作为测定指标,进行飞龙掌血止血活性药效学初步研究。以云南白药胶囊为阳性对照,考察了经不同溶剂提取飞龙掌血提取物的止血活性,结果飞龙掌血70%乙醇提取物止血作用最为显著。上述提取物经不同溶剂萃取,所得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四个部位提取物进行止血药效学筛选,确定7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层为止血最佳活性部位。采用大鼠血液凝集参数(APTT, PT,TT,FIB)和血小板形态等作为测定指标,对飞龙掌血止血活性部位止血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给予飞龙掌血70%乙醇提取物氯仿层3周后,大鼠血液的凝血酶时间(TT)显著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显著增加(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血小板数目显著增加,血小板形态发生延展,部分生出伪足。通过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内源性凝血途径和改变血小板形态数目可能是飞龙掌血发挥止血活性的主要作用机理。为明确飞龙掌血提取物的止血药效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及制备TLC等分离手段对飞龙掌血70%乙醇提取物氯仿层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共分离得到了2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NMR、MS等波谱方法分析,并与相关文献对照,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ZanthocadinanineA(1),茴芹香豆素(2),异茴芹香豆素(3),珊瑚菜内酯(4),阿尔洛花椒酰胺(5),白屈菜红碱(6),两面针碱(7),绿原酸(8),毛两面针素(9),白鲜碱(10),茵芋碱(11),原阿片碱(12),飞龙掌血内酯烯酮(13),β-谷甾醇(14),佛手柑内酯(15)和8-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6),其中化合物1和16为首次从飞龙掌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获得部分化合物进行止血药效学筛选研究,结果茴芹香豆素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表现出较强的止血活性,通过测定给药大鼠的血液凝集参数(APTT,PT,TT, FIB)和血小板形态,揭示其止血作用是通过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凝血酶时间、改变血小板数目和形态,从而影响抗凝和纤溶系统实现。建立了基于HPLC技术的飞龙掌血药材指纹图谱。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0.75%冰醋酸-乙腈系统梯度洗脱,标定了飞龙掌血指纹图谱中2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对照指认了其中9个共有峰。将所建立指纹图谱用于不同来源飞龙掌血药材的质量分析,根据所获取指纹峰的色谱信息采用夹角余弦等测度对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飞龙掌血药材HPLC指纹图谱总体较稳定,所收集四个不同产地药材HPLC指纹图谱整体面貌接近,相似度高。利用所建立HPLC指纹图谱分别对飞龙掌血根木质部和根皮部进行了质量分析,发现根皮部中香豆素和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含量远高于根木质部。所建立HPLC指纹图谱可以快速将飞龙掌血与其易混淆药材两面针和野花椒根进行区分。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建立了飞龙掌血中挥发性成分的GC指纹图谱,采用HP-5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FID检测器测定不同产地飞龙掌血挥发油指纹图谱,采用GC/MS法对飞龙掌血挥发油进行分析,经过NIST谱库检索指认了 21个共有峰。利用所建立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飞龙掌血根和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挥发油中γγ-杜松烯、β-没药烯、大根香叶烯D-4-醇和α-杜松醇等化学成分含量远高于叶挥发油中,而在叶挥发油中δ-榄香烯、β-榄香烯、石竹烯、蛇麻烯和反式-橙花叔醇等成分含量较高。所建立GC指纹图谱可为飞龙掌血挥发油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建立了同时测定了飞龙掌血中茴芹香豆素、异茴芹香豆素、珊瑚菜内酯、毛两面针素、8-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和白屈菜红碱等6种活性成分的HPLC-UV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0.75%冰醋酸-乙腈系统梯度洗脱,6个活性成分在相应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该方法测定了 10个不同产地飞龙掌血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飞龙掌血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专属、准确,为飞龙掌血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方法,结合药材HPLC指纹图谱可以更加全面评价药材质量。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茴芹香豆素,异茴芹香豆素和珊瑚菜内酯的UPLC-MS/MS分析方法。采用液-液萃取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色谱柱为ACQUITY UPLCTM BEH C18 column (1.7μm,50 mm×2.1 mm,i.d.),流动相为 5 mmol/L醋酸铵水溶液-甲醇(65:35, v/v),等度洗脱,采用正离子检测方式,MRM扫描模式。利用所建立测定方法对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飞龙掌血70 %乙醇提取物和等量茴芹香豆素、异茴芹香豆素、珊瑚菜内酯单体后的药物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鼠灌胃给予飞龙掌血70%乙醇提取物后,三种活性香豆素的AUC0-t值均大于单体给药形式,消除半衰期t1/2值均小于单体给药形式,说明在提取物给药时三种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均相对较高,且消除速度较单体给药形式有所加快,其中以茴芹香豆素的消除加速最为显著,t1/2由单体给药形式下的4.3 h大幅度缩短到1.7 h。提取物给药情况下,茴芹香豆素和珊瑚菜内酯的达峰时间Tmax均显著高于单体给药形式,异茴芹香豆素的情况则相反,说明提取物给药形式下茴芹香豆素和珊瑚菜内酯的吸收速度有所减缓。综上所述,本研究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和多种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飞龙掌血的止血活性,筛选出止血活性部位,并对该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建立了基于HPLC和GC技术的飞龙掌血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了 3种主要活性香豆素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为飞龙掌血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做了有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