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简介和目的静脉靶控输注系统(TCI)是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中药物代谢转运的特点,预先设定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由计算机控制输液泵不断改变给药速率,迅速达到并维持稳定的血浆或效应室药物浓度的一种新的模式给药系统。然而人们发现靶控血浆浓度(target plasma concentration)虽然能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但浓度与药效之间并不同步。其主要原因为血药浓度不代表效应部位的药物浓度。而通过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target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才能使效应部位浓度与药效同步,使麻醉更易于调控。然而目前如何评价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的准确性,对效应室浓度的预测是否准确尚无明确报道。因此我们通过研究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异丙酚在犬脑脊液中药代动力学的变化以及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之间的相关性,探索脑脊液浓度、效应室浓度以及BIS 值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的准确性进行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1. 选择成年健康杂种犬8 只,采用安氟醚吸入麻醉后以6mg/kg 的剂量单次给予异丙酚后抽取颈动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法测定血药浓度,得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同时监测BIS 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用药代-药效结合模型和非参数法计算出靶控输注的参数。2. 选择成年健康杂种犬12 只,麻醉后将所得的药代参数输入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的控制软件中。设定3μg/ml 为效应室靶浓度进行靶控输注,当模拟血药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平衡后(即达到靶浓度时),继续输注至15 分钟时停止。同时监测BIS 值以及血流动力学和呼气末CO2。从颈动脉取血收集血标本,咬开胸段椎管并放管至颅底抽取脑脊液。同样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法测定血和脑脊液中异丙酚的浓度,并分析计算机模拟浓度和实验浓度以及BIS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 单次给药后得出异丙酚靶控输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V1:0.672L/kg,K10:0.074min-1,K12:0.272min-1,K13:0.115min-1,K21:1.102min-1,K31:0.058min-1,Ke0:0.094min-1。异丙酚血药浓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符合三房室药代学模型。随着异丙酚血浆浓度的升高,药效指标BIS 逐渐降低,但浓度与药效之间存在着滞后现象。2. 靶控输注开始后,输液泵即以400ml/h 的速率快速输注异丙酚负荷剂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