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染性骨缺损常是由高能量创伤导致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所致。临床一旦发生,常迁延不愈,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很大的麻烦。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即传统的清创、灌洗、引流疗法及目前最流行的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疗法。传统疗法由于对感染的控制率低的原因已经逐渐淘汰,而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导致目前常用的单一庆大霉素型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疗法往往达不到控制感染的预期目的。近年来发展的万古霉素复合型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疗法由于能对导致骨科感染的各种常见菌均起到有效的杀伤作用,故能有效的治愈感染性骨缺损。本文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共32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治疗组24例,采用VCM复合型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有14例患者曾既往经受传统疗法),对照组8例(有3例患者既往曾接受传统疗法)。结果显示:17例既往经受传统治疗方法(清创、灌洗、引流术)者,1例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控制率为5.9%;经我院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治疗后,15例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控制率为88.2%。治疗组共24例,21例感染得到控制,其治愈率为87.5%;对照组:共8例,有3例感染获得控制,其治愈率为37.5%。统计学处理:两种治疗方法的感染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1、彻底的清创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其临床疗效是肯定的,而准确的细菌培养结果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抗生素骨水泥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上较传统疗法(清创、灌洗、引流等)疗效更为肯定,具有局部提供有效杀菌浓度抗生素而全身较少毒副作用,能有效的控制感染和填充骨质缺损作用,为二期植骨打下了良好基础。3、万古霉素复合型抗生素骨水泥对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一庆大霉素型抗生素骨水泥。4、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也有其并发症,要注意添加的抗生素的量。其比值为抗生素量:骨水泥=1:20。5、真空调和方式较人工调和方式对骨水泥的力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