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6.2kD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极好的稳定性,能与人体内的各种酶相互作用产生良好的协调效应,可以促进肝细胞上皮细胞分裂和增殖,可加快皮肤的代谢而促进上皮再生,对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均有明显调控作用。而类弹性蛋白(Elastin-Like Polypeptides,ELPs)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弹性蛋白VPGVG基序重组形成的结构为(VPGXG)n的蛋白质(X为除了Pro外的任意一种氨基酸)。ELP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在体内可以降解为天然氨基酸。另外,ELPs具有特定的相转变温度,可在特定温度下形成水凝胶,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释放载体。天然多功能蛋白的结构给予了研究者设计灵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多肽编码基因重组在一起,制备出具有多功能的融合蛋白。据文献报道,将类弹性蛋白与生物活性多肽融合后,重建的蛋白兼具ELPs的活性和多肽的活性。因此,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类弹性蛋白与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以期获得同时具有类弹性蛋白与表皮生长因子性能的融合蛋白,为新型组织工程材料的研发奠定基础。获得结果如下:1.利用定向递归连接(RDL)技术获得氨基酸序列为[(VPGVG)10VPGKG]5的ELP50,将其与EGF融合,构建出pET28a-ELP50和pET28a-ELP50-EGF表达载体。导入pET28a-ELP50和pET28a-ELP50-EGF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BL21(DE3)可在IPTG诱导下过表达重组蛋白ELP50和ELP50-EGF。2.采用可逆相变循环(ITC)处理经冷热交替粗纯的ELP50可获得纯度高达90%以上的重组ELP50;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ELP50-EGF重组蛋白,所得蛋白纯度高达90%以上。3.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生长48 h时ELP50-EGF细胞增殖效果与CA、ELP50和EGF处理组都没有显著性差异;72h时ELP50-EGF的细胞增殖效果与PBS组(p<0.001)、与CA组(p<0.001)、与ELP50组(p<0.01)、与EGF组(p<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昆明小鼠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结果显示:12天时各组小鼠皮肤损伤基本修复,16天时完全修复,ELP50-EGF组较各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ELP50-EGF组的皮肤修复较快,表皮层明显且薄厚均匀,表皮细胞数目较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LP50-EGF组小鼠皮肤缺损修复的组织表皮厚度与Control(未处理组)、CA、ELP50、EGF组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真皮层修复也较好,有大量胶原纤维聚集。结论:ELP50-EGF融合蛋白对L929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小鼠皮肤损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