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最早的一部文人词集,收录了晚唐五代十八家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它体现了早期文人词的创作主题、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里的一朵奇葩。本文试从文学创作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对《花间集》进行研究。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一、“《花间集》的产生”,论述了《花间集》的创作客体。从时代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唐代文人曲子词的发展以及蜀地生活环境的滋养三方面来阐述《花间集》产生的客观条件。时代历史的变迁,社会文化的转型,促使文人创作心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通过“世俗化”、“艳情化”的文学题材来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慨。配合隋唐燕乐产生的曲子词,无疑成为最适合娱宾遣兴的新型文学样式。文人词创作历经初唐、中唐和晚唐的发展,最终在富裕繁华、享乐成风的蜀地遇到了兴盛的契机,《花间集》在这里诞生。“花间词人”,论述了《花间集》的创作主体。通过《花间集叙》总结出花间词人秾艳绮丽、合乐应歌的总体创作倾向;将十八位花间词人划分为三类:温派、韦派、各自为派,对他们的身世经历及个体创作概况分别进行论述。温派以温庭筠为代表,擅长以秾艳华美的语言表现闺情绮怨;韦派以韦庄为代表,语言清丽秀美,言情之外寄托人生感慨;孙光宪、李殉、欧阳炯三人各自为派,从内容题材到艺术风格均具个人特色。三、“《花间集》的艺术创作”,从相思离别、儿女情多的“花间正音”和丰富多彩、图景广阔的“花间别调”两方面分析花间词。《花间集》以表现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肯定了爱情的魅力和价值,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另外还包括羁旅行役、怀古咏史、南国风光、都市风情、科举及第、渔隐、咏物等内容,它们共同构筑起一个温柔旖旎、风格多样的文人词艺术世界。四、余论:“《花间集》的版本流传和影响”,概述了《花间集》的版本流传情况及其作为文人词创作范本对后代的影响。《花间集》历经南宋以来各种版本的传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文人学士的广泛关注,对后代的词学观念和词的创作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