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建筑的创作倾向研究——一种结构触发形态的表达手法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z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创作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思维逻辑所开展,而这种思维逻辑的产生可以来源于一种纯粹的数理关系,一种抽象的文学意境,或者一种文脉与地缘的情感归属等等方面。建筑形态作为创作的成果,应该是其创作逻辑的外在表现,然而当代建筑创作环境下呈现出的建筑形态却良莠不齐,建筑逻辑性也模糊不清,反观其设计过程也是一种无章可循下的偶然所得。本文的研究便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希望对一种充满逻辑性与秩序性的建筑创作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骨架建筑以其结构触发形态的动态生成方式,在结构逻辑与秩序的限制下,产生的建筑形态拥有清晰的自证性,成为本文所选研究对象。通过对众多建筑案例的一步步筛选,最终建立了一个由113项具有骨架化表达倾向建筑作品的样本,从而展开本文的具体研究与论述。  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该建筑样本进行多角度切片式剖析,去探寻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历史来源以及存在和发展的多重诱因,通过进一步对骨架建筑创作倾向进行分类整理,使该创作倾向的图景完整的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以结构触发形态的视角对典型案例进行推演,对其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解析,使骨架建筑由结构到形态的生成过程不断地呈现出来。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色鲜明,独树一帜,但材料固有的局限使得很多历史建筑没有传承下来。近些年随着中国城市的迅猛发展,街区历史传统文化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历史建筑的再生建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在塑造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滨水环境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的形式和
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创建模型。自古以来,人类进行设计时,就使用模型,不过这个模型是用木头制成的,从鲁班到普通工匠无不是用模型进行设计。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进行建造活动,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商业发展越来越繁荣,由于购物中心业态复合、功能多样,可以满足人们购物、休闲、娱乐等各种活动,购物中心逐渐成为了城市中的重要活
学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类科技企业规模也蒸蒸日上,单纯的试验空间已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高标准需求,综合了实验、研发、办公、测试、交流、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研发建筑应运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走上了快车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然而,伴
学位
中国历史古镇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脉的鲜活载体。历史古镇的山水格局、聚落空间、建筑遗迹等文化遗产,直观全面地反映着整个村镇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