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向包含太阳系在内的九大行星(包括冥王星)都发射了探测器,其中火星由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探索价值最受人们关注。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够让探测器顺利到达火星,研究人员必须提前设定好一条合适的轨道,这就得利用到地火转移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根据推进方式的不同,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化学燃料推进方式为基础的大推力轨道设计技术,一种是以电推进方式为代表的小推力轨道设计技术。前者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向包含太阳系在内的九大行星(包括冥王星)都发射了探测器,其中火星由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探索价值最受人们关注。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够让探测器顺利到达火星,研究人员必须提前设定好一条合适的轨道,这就得利用到地火转移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根据推进方式的不同,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化学燃料推进方式为基础的大推力轨道设计技术,一种是以电推进方式为代表的小推力轨道设计技术。前者经过多次试飞论证,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成为了各个国家深空探测起步阶段的首选设计方式。而后者虽然设计与控制的难度系数非常高,但与前者相比能够显著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成为了未来轨道转移的前沿技术。本文对这两种设计方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如下所示:首先,只考虑二体问题,对大推力地火转移轨道进行了初步设计。先基于兰伯特理论对阿联酋,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地火转移轨道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燃料消耗情况。然后特别地,针对2020至2023年用等高线图的方法进行了一个全局发射窗口的搜索,确定了探测器最节省燃料的发射日期和到达日期。然后根据圆锥拼接法和兰伯特理论完成了地球逃逸段、日心巡航段、火星捕获段三段轨道的初步设计。其次,对于大推力地火转移轨道的优化问题,构建了一个精确动动力学模型,对初始状态量(近地点位置和速度)进行积分得到终端状态量,将其用B平面参数进行描绘,并与目标B平面参数进行对比,利用微分修正的方法对地火转移轨道近地点的初始速度进行了修正,完成了2020年7月份地火转移轨道的精确设计。再者,考虑形状法快速地设计了小推力地火转移轨道。先给出了基于逆六次多项式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航天器始末位置和速度边界条件,计算速度非常快。接着,增加推力限制和动力学方程约束,给出了基于傅立叶级数的轨道设计方法:通过三次多项式拟合傅立叶系数初值,然后采用序列二次优化算法完成求解。最后,引入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Gauss伪谱法完成了小推力地火转移轨道的优化。该方法将小推力轨道转移的最优控制问题进行了离散化,转化成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本文利用伪谱法工具箱GPOPS对该问题求解,结果表明用Gauss伪谱法求出的轨道要明显优于形状法求出的轨道,为轨道优化提供了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太空探索的步伐越来越快,但同时太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研究太空领域攻防对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抗双方的航天器都具有自主机动能力的轨道追逃问题更加契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该领域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两航天追逃问题,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太空形势,未来的航天技术也必然更进一步,航天器间的对抗博弈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两方之间,在实际的对抗应用中,航
自20世纪美苏太空竞赛以来,深空探测一直是世界各国航天实力强大的代表,探测领域范围广,探测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小行星探测在国际上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小行星展开探测不但有助于研究小行星轨道演化机制,预防小行星撞击地球,更有助于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及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因此,本文以探测器软着陆小行星为研究对象,以燃料消耗为性能指标优化探测器的软着陆轨迹。首先,在小行星探测器动力学方面,由于小行星自身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到气动热机耦合作用,在热—机械载荷联合作用下通常会出现结构刚度降低的问题,导致飞行控制精度降低。NiTi形状记忆合金(简称为NiTi SMA)作为智能材料的一种,其回复速度快,作动能力强的特点使其能够应用与结构刚度提升。现有的NiTi SMA刚度控制结构制备方法不能满足飞行器轻量化以及制备过程简化的需求,采用激光焊接实现NiTi SMA板材与结构之间的连接可避免上述问
飞机已逐步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航空运输也得到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航班架次激增,机场吞吐量不断提高,近机位数量有限,远机位使用愈加频繁,但机场资源紧缺、地面保障服务不能保障机场正常运转,需求远大于供给。现今,国内大部分枢纽机场中的车辆调度如摆渡车仍旧采用人工经验、现场调度的方法,调度结果难以保证高效服务航班,易致航班延误。故为保证机场航班正常高效流转,对摆渡车调度问题建模研究有重
本文采用燃烧合成工艺,利用不同体系制备了Ta Si2粉末。通过对各种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的使用,研究了Mg-Si-Ta2O5体系、Mg-Si O2-Ta2O5体系和Ta-Si体系燃烧合成的反应机理、工艺规律以及产物的形貌与特性。镁热体系的特点是反应放热量高、反应原材料价格低等优势,但有杂质难以去除的不足。基于热力学理论,对Mg-Si O2-Ta2O5体系的反应绝热温度及自由能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不含任何
日地空间中的悬浮轨道、平动点轨道具有重要的科学探测应用价值,利用太阳帆推进可以实现在这些轨道上进行科学探测活动的目的。针对太阳帆航天器在日地空间中特殊的受力环境、太阳帆推进独特的工作原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为了明确太阳帆非开普勒轨道的特点,建立了日地空间中太阳帆的二体动力学模型及三体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两类日地空间中的太阳帆非开普勒轨道。太阳帆是一种具有强姿轨耦合特性的航天器,因此在主动控制
复合材料帽型加筋壁板作为工程上的结构,目前在空天领域上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实际应用中,该结构在受到压缩的载荷作用时,最常见的失效形式为屈曲失稳。而屈曲后帽型加筋壁板仍拥有非常强的后屈曲能力,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后屈曲承载能力。因为屈曲后的全过程失效机理非常复杂,且在分析破坏机理上,不能有效给出判断的依据,目前设计师们大多数将屈曲载荷作为设计载荷值,但是设计值往往相对保守。因此,在结构安全的情况下,
探索广袤宇宙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火星是人类的“新大陆”,直接影响未来世界格局和我国的长远发展。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顺利着陆,拉开了我国火星探测工程的序幕。然而火星环境极端恶劣,火星表面尘暴会对火星车及有效载荷造成极大损伤,甚至毁灭性破坏。低气压风暴和尘暴是火星环境的典型特征,地面实验模拟是解决这一极端环境难题的有效与经济的方法。然而目前国内外
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不断推进,对月面探测效率和探测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载人月球车相关技术成为探月工程下一阶段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相较于路面车辆,月面低重力及月面恶劣的行驶环境,对载人月球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得整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对宇航员更加友好,需要对载人月球车悬架进行详细分析。本文围绕考虑车轮离地载人月球车悬架动力学特性、非对称阻尼悬架性能及整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多目标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日益增多的空间碎片严重威胁到航天器的运行安全。以空间站为代表的大型航天器,具有尺寸大、在轨时间长的特点,从而更易受到空间碎片的撞击,因此,有必要建立在轨感知系统,实时监测航天器遭受碎片撞击的情况。目前,在轨感知系统的撞击判别和撞击源定位两大模块已成功运用于工程实际中,而损伤识别模块则尚未得到工程化应用,除信号特征难以准确提取、算法可靠性低等因素外,损伤识别范围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损伤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