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伦贝尔高平原区是蒙古高原草原区的东翼,在大兴安岭西麓山前地带的根河、特尼河流域有比较集中的农田开发,其余大部分目前仍保持着较完整的天然草原景观,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草原畜牧业基地。由于呼伦贝尔草原基本上保持草原植被的覆盖,与大兴安岭林区相毗连,共同构成了我国东北地区西侧的一道强大的生态防护带和额尔古纳河及嫩江水系的水源涵养区。可以大大减缓西北寒流与严酷气候的侵袭,又是维护水文循环系统安全的一项保障。因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关系着东北地区的整体生态安全。 随着历史的变迁,草原游牧生活已逝我们多年,草原游牧经济却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但是目前,呼伦贝尔的草原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的破坏,这里有自然的客观因素,也有人的主观因素,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与传统的游牧生产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的不同效果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呼伦贝尔的畜牧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双权一制”等各项政策的实施,呼伦贝尔的畜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畜牧业生产发展到现代畜牧业的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畜产品的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支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畜牧业在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传统的游牧生产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作用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加快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是研究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草原生态的需要,是繁荣民族经济,促进边疆长治久安的需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现代畜牧业与传统游牧生产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的共性与差异性。 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将呼伦贝尔畜牧业生产方式从游牧生产到定牧生产,经济关系从个体生产到合作生产的转变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入实地与有经验的老牧民进行访谈,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的历史文献材料,并将传统的游牧生产以及现代化生产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相结合等方法,阐述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历程、问题与方向,力图寻求有利于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从而推出长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生产方式的结论,以便能够推动草原畜牧业的长效发展。
其他文献
男女不平等现象由来已久,这个问题在古今中外都是一个热点问题,男女平等问题所引起的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为和谐社会发展隐藏了很多问题,所以研究妇女问题对解决男女平等问题有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以民生为主体的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同一高度来对待,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一
以苯甲酸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观察了中药促孕液对21日龄雌性小白鼠卵巢发育、对成年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和阴道上皮结构以及阴道上皮脱落细胞角化率的影响.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石,保障着劳动者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方面的基本权利,对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和维系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侵害社保基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