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还阳参为菊科植物还阳参属还阳参Crepis crocea(Lamk)Babc的干燥全草,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及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然而关于还阳参抗炎作用机制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未曾报道。本实验以抗炎药理学指标为检测目标进行有效部位筛选,得到还阳参抗炎有效部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谱效关联的方法对还阳参抗炎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初步探讨,为还阳参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方法1.采用5mg/Kg LPS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复制炎症大鼠模型。还阳参各剂量组,包括水提物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层部位按2.5g/Kg剂量灌胃给药,观察还阳参抗炎药效指标,筛选抗炎有效部位。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体内的相关炎症因子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全血中Th1/Th2的比值,探讨还阳参有效部位对炎症因子、Th1/Th2、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3.基于核磁(~1H-NMR)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根据相应的S-plot图、VIP值及t检验结果,找出与炎症模型相关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并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将差异代谢物与炎症因子、Th1/Th2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进一步探讨还阳参抗炎作用机制。4.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还阳参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得到共有峰面积。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将还阳参不同极性部位共有峰面积与抗炎药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与药效关联性较大的色谱峰,初步探讨还阳参抗炎物质基础。结果1.还阳参抗炎有效部位的筛选以炎性细胞、脾脏和胸腺指数为药效检测指标,对还阳参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筛选,最终确定还阳参抗炎活性部位为水提物部位。2.还阳参有效部位抗炎作用机制研究2.1还阳参水提物可下调模型大鼠TNF-α、IL-6、IL-1β的含量,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2.2还阳参水提物可以调节Th1/Th2的漂移,缓解炎症症状,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2.3还阳参水提物可下调NF-κB信号通路中p-IκBα和p65蛋白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3.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还阳参抗炎作用机制通过~1H-NMR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可知,有1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包括脂质片段、琥珀酸、肌酸、β-OH-丁酸、二甲胺、丙酮、谷氨酰胺、蛋氨酸、氧化三甲胺、磷脂酰胆碱、甘油磷酰胆碱、葡萄糖、甘氨酸、甜菜碱及磷酸甲基酯。将差异代谢物与炎性因子、Th1/Th2及NF-κB信号通路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琥珀酸、甘氨酸、肌酸、蛋氨酸与各炎症指标有较大相关性,具有生物学意义,可以作为LPS致炎及还阳参水提物抗炎的生物标志物,参与的代谢通路有三羧酸循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肌酸代谢。4.还阳参不同极性部位抗炎作用的谱效相关性研究4.1还阳参不同极性部位U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结果还阳参各极性部位有24个共有峰,其中水提物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层部位分别为23、9、12、16个共有峰。4.2还阳参抗炎作用谱效相关性分析由谱效相关分析可知,TNF-α分别与18、21号峰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IL-1β与6、9、20和23号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12号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IL-6与9号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说明,6、9、12、18、20、21和23号峰是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且TNF-α、IL-6及IL-1β的含量与这些色谱峰所代表的成分含量成反比,即这些色谱峰所代表的成分含量越高,还阳参抗炎作用越显著。结论还阳参发挥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是水提物,并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β的含量,调节Th1/Th2的漂移,减少NF-κB信号通路中p-IκBα和p65蛋白的表达发挥其抗炎机制。进一步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还阳参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肌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由谱效相关分析可知,6、9、12、18、20、21和23号峰是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各色谱峰还需通过液质联用、核磁等技术手段进一步确认其化学成分。上述研究为还阳参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