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烤型木薯粉的复合改性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4022489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烘焙食品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许多国家日常消费的主食。小麦粉蛋白独特的结构引发面团具有高度结构化的网络,赋予烘焙食品具有高粘弹性,高持气量和特殊的感官质量,小麦粉广泛用于烘焙食品中。非洲地区不产小麦,主要是靠进口,非洲热带和撒哈拉以南地区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产量非常大,是非洲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木薯粉是非洲的主要主食。木薯粉淀粉含量较高,其增稠能力、吸水能力、凝胶性较差;木薯粉蛋白含量较低,缺乏面筋;木薯粉中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有限,糖化活性较差;木薯粉面糊致密,不能形成有效的网络结构,在发酵过程中无法捕集气体,因而烘焙产品的结构、质地和感官特征都有严重的缺陷,木薯粉单独使用无法生产出合格的烘焙产品。淀粉是一种具有假面筋特性的共聚化合物,是面粉中仅次于蛋白质的第二重要化合物,蛋白质是烘焙产品结构决定因素。因此,淀粉是无麸质面粉中的一种主要聚合物,在最终烘焙产品的结构特性中起着关键作用。改变淀粉中淀粉和/或淀粉非淀粉官能团之间的链间或链内网络,可能会对其在发酵烘焙系统中的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物理、化学和酶法改性已被用于在颗粒水平上改变淀粉系统中淀粉分子链的相互作用,旨在改善它们在食品系统中的功能。物理改性以其绿色、安全、工业可实现度高特点一直受到科学界的重视。湿热处理是一种水热方法,用于控制淀粉组分的分子流动性或顺序及其链相互作用,导致含淀粉体系的物理、结构、流变和热性质发生变化,常用的湿热处理方式有干热和蒸汽热处理。本论文采用新型干热湿法和加压蒸汽热湿法改性,选用面制品品质改良剂结合干热湿的化学-物理复合改性技术对木薯粉和木薯淀粉进行改性,从淀粉的结构上探讨改性对淀粉晶型结构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开发出烘焙型的木薯粉,以期可以部分替代小麦粉应用烘焙食品。采用干热处理对木薯粉和木薯淀粉进行改性处理。基于响应面法的三变量Box-Behnken设计,针对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质量特性优化了物料水分含量、干热温度和加工时间。木薯粉的最佳干热处理的工艺条件为:物料水分含量为250g/kg、在90℃处理45 min;木薯淀粉的最佳干热处理工艺条件为:物料水分为270 g/kg,在120℃处理21 min。干热处理后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结构、功能、黏弹性和糊化热特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颗粒形态发生了改变,木薯粉的体积平均粒径(D[4.3])减小了56%,木薯淀粉的D[4.3]增加了468%;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晶体组成没有改变(均为A-型多晶态),木薯粉的相对结晶度增加了7%,但木薯淀粉的相对结晶度降低了9%。干热处理后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糊化焓((?)H)降低,但提高了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膨胀性能和热稳定性,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溶胀力分别增加了39%和15%、峰值黏度分别增加了55%和36%、弹性增加了6%和30%、糊化开始温度(Tonset)到终止温度(Tendet)的范围(7%和32%)显著增加。干热处理能显著地降低木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回生能力(回生黏度降低了17%),但对木薯粉的直链淀粉回生能力没有显著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改善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品质,采用蒸汽湿热法对木薯粉和木薯淀粉进一步改性处理。基于响应面的三变量Box-Behnken设计,针对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质量特性优化了水分含量、热蒸汽温度和加工时间。木薯粉的最佳湿热加工条件为:物料水分含量为150 g/kg,在120℃(2 Bar)的条件下热处理10min,木薯淀粉的最佳湿法加工条件为:物料水分为190 g/kg,在120℃和2 Bar的条件下处理20 min。经湿热处理后的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结构、功能、黏弹性和糊化热特性发生了改变。木薯粉的粒径D[4.3]降低了60%,木薯淀粉的粒径D[4.3]增加了188%;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A-型多晶态没有改变,但是热蒸汽处理破坏的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颗粒结构,木薯粉颗粒的D[4.3]减小了60%,木薯淀粉颗粒的D[4.3]增加了188%;热蒸汽处理没有改变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晶体组成(均为A-型多晶态),但提高了木薯粉的相对结晶度(50%),降低了木薯淀粉的相对结晶度(40%);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糊化焓((?)H)降低,木薯淀粉的膨胀性能提高,膨胀力增加(11%),峰值黏度(15%)和弹性降低,木薯粉的溶胀性能改善不明显;热蒸汽处理提高了木薯粉和木薯淀粉的热稳定性(Tonset-Tendet范围分别增加23%和9%)和热机械稳定性(崩解黏度分别降低22%和7%),但显著地降低了木薯淀粉的回生能力。经过干热和蒸汽改性的木薯粉和木薯淀粉在性质得到了改善,但仍不能满足焙烤食品对面粉品质的要求,在木薯粉和木薯淀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面粉改良剂瓜尔豆胶(GG)、硬脂酰乳酸钠(SSL)、单甘油二酯酒石酸二乙酰酯(DATEM)然后分别进行干热和蒸汽湿热处理以提高其品质使其适用于面包的烘焙。研究了每种改良剂对改性木薯粉和木薯淀粉膨胀性、热稳定性、抗回生能力等品质特性的影响。DSC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热处理下,木薯粉-GG(1 g/kg)和木薯粉-SSL(1 g/kg)形成复合物及木薯淀粉-DATEM和木薯淀粉SSL形成复合物品质特性较好,木薯粉和木薯淀粉复合物的粒径增大、颗粒团聚性。薯粉-GG和木薯粉-SSL复合粉的颗粒双折射、相对结晶度(5%~19%)、和(?)H(23%1~36%)、热机械稳定性(崩解黏度降低16%~57%)提高,直链淀粉回生黏度降低43%~64%;木薯粉的D[4.3](48%~73%)、溶胀力(9%~41%)和峰值黏度(26%~70%)降低。经蒸汽湿热处理的木薯淀粉-DATEM和木薯淀粉-SSL复合物粒径D[4.3](225%~326%)、双折射、相对结晶度(4%~15%)、凝胶弹性(tanδ降低)、热稳定性(Tonset-Tendet范围增加3%~42%)和热机械稳定性(木薯淀粉的崩解黏度降低23%~57%,(?)H降低34%~2%)显著增大。木薯淀粉-SSL复合物的溶胀力、粘黏特性和凝胶弹性高于木薯淀粉-DATEM-木薯淀粉。最终确定了干热处理的木薯粉-GG和木薯粉-SSL,蒸汽湿热处理的木薯粉-SSL和木薯粉-GG四种复合物作为最佳原料用于面包的焙烤原料。以优化出的四种改性木薯粉和木薯淀粉作为烘焙面包的基料,添加了70%的小麦粉制作面包,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粉质、拉伸和粘弹性)、面包特性(物理、结构和质地)和面包淀粉的回生性进行了研究。四组面包的回生性能均有降低;其中热蒸汽湿法加工的木薯粉-SSL复合物的抗回生能力最强。基于对面包质量评价多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干法改性的木薯粉-SSL复合物粉制作面包性能最接近纯小麦粉面包。干热改性的木薯粉-SSL复合物可最大程度地改善木薯粉-小麦粉混合物的面团稳定性(增加了11%),面包比容(26%)、面包屑颗粒孔隙率(19%)、面包柔软度(硬度降低19%)显著提高,面包密度(降低20%)降低;比天然木薯粉-小麦粉混合物的面团黏弹性和面包屑黏附性提高了83%。本研究通过物理改性结合品质改良剂改善了木薯粉的品质缺陷,可替代30%的小麦粉用于面包焙烤。采用的物理改性技术具生成成本低、安全、无污染、技术上可行性高的绿色加工技术。预期成果对有效地利用木薯资源,提升木薯食品品质,解决非洲国家粮食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水泥基复合材料在使用周期内需要满足多项功能要求,待考察的性能目标涉及多种类别。当性能目标的数量增加时,配合比设计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一般不存在一组特定的配合比设计方案使得所有工程性能指标同时达到最高水平,为此需要借助合理的方法实现面向多重目标的配合比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工作状态进行合理的分析是洞悉其本质特征和性能发展规律的关键立足点。聚乙烯醇(PVA)纤维是改善水泥
压气机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技术含量高,其性能改善对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压气机气动负荷的不断提高,容易导致流道内发生大尺度、强三维的流动分离,进而引起压气机流动损失增加、效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速、喘振等危险的气动失稳现象。因此,在对压气机复杂内部流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先进可行的流动控制技术来打破现有压气机气动负荷极限,并将其更好地融入到压气机气动设计体系中
高频超视距雷达(Over-The-Horizon Radar,OTHR)利用高频电磁波的绕射或反射,可实现对远距离目标的超视距探测,提供大范围海域监测。由于OTHR工作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在对雷达接收到的信号处理后得到的方位-距离-多普勒(Azimuth-Range-Doppler,ARD)谱中,不仅存在目标和大气噪声,还包含电离层杂波、海杂波等统计非均匀且大范围分布的杂波信号。因此,在OTHR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治理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特别是提出了"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的重要论断,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新飞跃,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理论遵循。近年来,常州市天宁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先试先行,以"3+2"模式("3"即同步推动网格治理、社区治理、智慧治理;"2"
期刊
拉拔是金属胚料在外加拉力作用下被迫穿过一系列孔径递减的模具以实现截面缩减、形状改变或性能提升的塑性加工方法,主要应用于金属棒、线、管材等工业原材料的生产。钛及钛合金作为新兴的战略金属材料,在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钛及钛合金属于难拉拔材料,其传统拉拔工艺存在诸多弊端。传统钛丝拉拔一般在高温下进行,涉及复杂的热处理、润滑处理和表面处理,耗能大且污染环境。加工中存在拉拔力大、易断
结构轻量化一直以来都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碳纤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高比模量、高阻尼、抗疲劳等优异的力学性能,近年来在火箭发射筒、整流罩、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领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碳纤增强格栅加筋结构相比,碳纤增强夹芯结构在保证总体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弯刚度。褶皱夹芯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夹芯结构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及开放的内部通道,引起了科学家
钠离子电池具有钠资源储量丰富和低成本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低速交通工具和5G基站建设等领域有极大应用前景。但钠离子较大的半径和摩尔质量,使得合适的宿主材料开发较为困难。普鲁士蓝类材料凭借其三维开放框架结构、间隙位大等优势,成为很有应用价值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它对晶格中Fe(CN)6空位、结晶水,以及充放电时晶格变动等因素敏感,实际电化学测试结果与理论预期偏离较大。本论文旨在研究普鲁士蓝类材料的
带电体普遍存在于等离子体环境和电解质溶液环境中。通过与背景环境介质交换电子或离子,带电体将带有一定数量的残余电荷。带电体的残余电荷量既决定了带电体之间的平衡关系,也能控制带电体与外来的电磁辐射之间的耦合关系。因此,研究带电散射体的电磁散射性质成为了当前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现有的研究假设残余电荷被束缚于带电体的表面上,进而在电磁场边界条件中引入残余表面电荷导致的表面电导率这一唯象参数,以此求解带电体
当前,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正面向大型化、轻量化、高收纳和高承载的趋势发展。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由于其轻质、折叠体积小和展开可靠性高等优点成为上述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但空间充气展开结构存在的皱曲、形状保持困难和承载能力低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已有的研究中采用网格增强薄膜来提升薄膜充气结构的形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其中网格类型包括柔性网格和刚性网格。柔性网格增强薄膜结构目前基本仅限于工程应用,缺乏网
东北严寒城市受到极端气候制约,城市冬季环境视觉效果单一乏味、景观的冬季特征不明显、景观系统脆弱不可持续、居民冬季活动受限。这也或多或少地导致了东北严寒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冬季活力不足,城市文化不突出等城市问题,这些城市的综合问题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有着密切的连带关系。本文以东北严寒城市公共空间冬季景观为研究主体,以改善冬季景观的品质为目标,研究冬季景观的活力性。以期改善东北严寒城市的冬季景观,以景